秦正带着手下和物资刚刚进入咸阳城,就被顿弱手下的探子知晓,并且禀报给了秦始皇。
或者说,他们这一路都在秦始皇和顿弱的眼中,只不过到了咸阳城才需要向秦始皇禀报而已。
“国师大人,下官顿弱奉陛下之令,召国师大人进宫。”
秦正刚刚进入咸阳城没多久,正打算找个地方落脚,顿弱就亲自过来请了。
“哦?你就是顿弱?”
听来人自称顿弱,秦正也是非常惊讶。
看着眼前一副书生模样的顿弱,秦正很难将他跟一个长期从事间谍活动的间谍头子联系在一起。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
对于此人,秦正在前世就曾有耳闻,知道他与姚贾是秦始皇手下头号间谍头子。
官拜典客(九卿之一)并兼任上大夫!
主要,管理外交事务!
不过真正让秦正认识他的,是因为一个典故——秦王欲见顿弱!
说秦始皇(当时还是秦王)曾经想要召见顿弱,但是顿弱说自己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不对君王行参拜之礼。如果大王免去我的参拜之礼,我就见大王。否则,臣拒不见王。
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大胆的要求。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竟然同意了。
随后,他更是在二十七人因为劝谏秦始皇(秦王)接回太后而被杀的情况下,仍然劝谏。
最后,秦始皇又同意了。
可见,秦始皇对人才也是非常重视的。
不过后来他被秦始皇所折服,从此心甘情愿的追随秦始皇。出谋划策,平定六国。
在秦始皇平定六国的过程中,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不过他是幕后无名英雄,声明不显。
“国师大人,过奖了!”
顿弱也不倨傲,有理有据,礼数周全。
“请!”
“请!”
两人都非常客气,谁也没有自持身份而傲慢无礼。
“尔等先找个地方住下,等我回来。”临走时,秦正对手下和秦始皇派遣的铁鹰锐士命令道。
“喏!”
手下领命之后,他才随顿弱一起面见秦始皇。
……
朝堂百官此时并不知道秦正已经来到了咸阳,一个个都在为劝谏秦始皇“改邪归正”而弹冠相庆。
“冯相,此次陛下能及时举偏补弊,都是您的功劳。天下有冯相这样的丞相,实乃万民之福啊。”
“没错,谷贱伤农,我等深感痛心。”
“是啊,冯相,实乃是我辈之楷模。”
一个个老秦贵族们,纷纷对着冯去疾马屁狂拍。
就连出身儒家的官员,一个个也不吝华丽的辞藻,将一个个彩虹屁送给冯去疾。
“我等士人替陛下牧民,当以国本为重。正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高产粮种,岂可随意让黔首知晓?”一个老儒生摇头晃脑,似乎非常得意。
以孔子的言论,来为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开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孔子的原话。只是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断句全凭个人理解。
如果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是老百姓知道该怎么做,那就由着他们。如果老百姓不知道该怎么做,那就应该告诉他们。
可若是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那意思可就变了。
这样断句的意思就是说,让老百姓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一句话,两种理解。
孔子具体什么意思,恐怕没有人知道。
但是这个老儒生,显然采取的是第二种理解。
只是这些弹冠相庆的官员们还不知道,在他们觉得秦始皇不会再推广高产粮的时候,秦正已经进宫了。
走进咸阳宫,一路上穿过朝天门,跃过章台宫,径直来到了御花园。
“臣顿弱参见陛下,奉陛下旨意,臣已将国师请来。”
“臣秦正,参见陛下!”
秦正和顿弱看着久候多时的秦始皇,立刻行礼。
“都免礼!”
秦始皇挥了挥手,然后又指了指旁边的座位:“国师,请坐!”
“喏,多谢陛下!”
秦正谢恩,然后也不扭捏,直接来到秦始皇身旁坐下。
顿弱很知趣,知道秦始皇有事跟秦正谈,所以识趣的回避开。
“不知陛下这么急着召臣前来,所为何事?”秦正看着顿弱立刻,立刻好奇的问道。
正常情况下,就算秦始皇重视自己也不会这么快召见。而应该是赏赐府邸,让他安顿好。
但是现在自己刚刚进咸阳就被秦始皇召见,甚至连休息都没来得及休息,可见秦始皇有急事。
“不错,朕确实有急事需要国师出个主意。”秦始皇点了点头,没有否认。
“不知陛下,何事需要臣出主意?”
秦正很好奇,据他所知历史上这一年除了东郡陨石坠落事件,并没有特别重大的事件。
而东郡陨石坠落的真相,秦始皇已经知道。以秦始皇的手腕,这种事不需要询问他的意见。
所以,他好奇到底是什么事。
“此事,还与爱卿有关啊。”
秦始皇叹了口气,然后将朝堂上大声的事,自己冯去疾和百官们对高产粮的担忧,说给了秦正听。
“国师,谷贱伤农不可不防啊。”最后,秦始皇叹息道。
“神特么谷贱伤农,这是哪个煞笔说出的话?”
秦正听的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些官员竟然会找这样的借口忽悠秦始皇,而秦始皇这么英明的人竟然还信了。
当然,这也是秦始皇太重视农业了。所为关心则乱,再加上他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以才造成了现在的困境。
不过秦正的吐槽,却让秦始皇眼前一亮。
“国师,这乃是右丞相冯去疾所奏,文武百官大多数也都这样认为。难道,有什么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