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总体来说并不太难,秦正当天就造了出来。只不过纸张质量很一般,没有后世的纸张耐用。
而且纸张颜色偏黄,书写的时候还会有轻微的墨晕,墨会扩散。
也就,勉强能使用而已。
“这样就够了,只要造出来就行。至于以后的改良,我相信大秦的工匠和公输家的人能做到。”拿起带着墨晕的纸张,秦正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要做的不是一次性把纸张做到最好,而是提供一个思路和原理,剩下的让大秦的工匠去摸索。
甚至他以后打算传授科学知识,也只是传授基本原理。因为科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的摸索和实验出来的。
如果他把什么都做到最好,甚至做到大秦当前科技水平达不到的程度,那么就失去意义了。
他要做的,只是埋下一颗种子,最终让科学在大秦生根发芽。
最后由工匠去灌溉和发展,长成参天大树!
制作出了纸张,秦正暂时闲了起来,就等着韩信把张良的脑袋带回来了。
三天一晃而过,第三天韩信空着手回来了。
“张良的脑袋呢?”
看着两手空空的韩信,秦正不悦的问道。
“主公,张良……失踪了!”韩信低下头,一脸羞愧的道。
秦正把任务交给他,但是他却没有完成,自然感觉到羞愧不已。
“失踪了,什么意思?”
“失踪了就是不见了,找不到了。陨石坠落事件之后,张良就销声匿迹了。整个人就像是在这个世界消失了一样,杳无音信,就连儒家内部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韩信低着头,不敢抬头看秦正。
“销声匿迹了,儒家内部安插的眼线,也没追查但他的下落吗?”秦正眉头一皱,感觉有些烦躁,这张良确实难抓,滑不溜手的跟个泥鳅一样。
“是的,我们在儒家安插了不少眼线。但是张良做事特别谨慎,除了布置行动之外,不跟任何人联系,也不让任何人跟着。”韩信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张良这个人,太小心了。
“而且此人拥有很强的反跟踪能力,一般人想要跟踪他,根本不可能。”
韩信的话里,对张良有愤懑,也有钦佩。
毕竟,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太少了。
对此,秦正没有反驳。张良作为整个古代史上,能力数得着的大才,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而且公元前218年他行刺秦始皇,秦始皇大索天下都没能抓住他,可见他的逃跑、隐匿和反侦察能力很强。
韩信没能抓住张良,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毕竟,张良这个人不是一般人。
虽然韩信也不凡,但是韩信的能力大多体现在领兵打仗方面。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但若论人际交往,阴谋诡计,政·治能力和统筹,韩信跟张良都没得比。
“算了,既然如此那就暂且放过他。不过传令给诸子百家中的线人,时刻注意张良的消息。他只要露面,立刻禀报与我。”秦正摆了摆手,暂时把这件事放下。
但是韩信听了,却更加难受。
“请主公降罪,属下办事不利。”韩信单膝下跪,主动请罪。
“非汝办事不利,而是我小看了张良。”
秦正并没有怪罪韩信,因为他自己都小看了张良。本以为在天下诸子百家里都有眼线,捉拿一个张良手到擒来。
可是没想到,张良竟然如此滑不溜手。
当然,如果只是一个张良绝对做不到这种程度。因为大秦实施严格的户籍制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照身贴”(相当于身份证)。
上面有个人的画像,住址和身份信息。
不论做什么,哪怕是住客栈都要有照身贴。没有照身贴就会被视为黑户、间谍而治罪。
而且任何人,都不得留宿没有照身贴的人,否则同样要治罪。
讽刺的是这照身贴,原本来自商鞅变法。后来商鞅逃跑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照身贴而被举报,遭抓捕后受车裂之刑。
所以,张良能够一次次逃过追捕,绝对不是他一个人能办到的事。
他的身后不止有巨大的关系网,而且本身的人际关系也相当雄厚。
有人,替他隐瞒和改造了多重身份。
这,简直就是大秦版本的谍中谍。
“等下你收拾收拾,随我一起去咸阳。”
暂时不去想张良的事,也不想因为一个张良耽误自己的大事。
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
而且只要自己的计划成功,张良就算想造反也不可能成功。
等自己收拾了诸子百家,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再想逃跑就没那么容易了。
只不过他的决定,让韩信愣住了。
“主公,我们去咸阳是不是太危险了?”韩信愣了一下,然后连忙又说道。
“主公如果有什么要事,吩咐属下去做就行了,属下肝脑涂地定为主公办好,主公何必以身犯险?”
韩信可是非常清楚,秦正可是做着造反的事。虽然现在还没有,但是已经准备了十年。
一旦被人察觉,秦正入咸阳就是羊入虎口。
“韩信,我知道你衷心。但是你可知道,我想造反是为了什么?”秦正没有回答,反而反问了一句。
韩信想也没想,直接就回答道:“当然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炎黄血脉少流血,为了子孙后代永远昂首挺胸,为了让华夏耸立在世界之林的顶端。”
这是这几年来,秦正一直教导他的。
秦正还说过,华夏可亡与内,绝不可亡与外。
皇帝可以换,皇家可以换,但是当家做主的永远只能是炎黄。
“没错,你说的不错。但是如果不造反,不需要我们同胞流血也能达到这个目标,那我们还要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