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叹息一声,问道:“浩宇病重,扬州刺史将由谁来担任?还有江南道观察使,此位置关系重大,朝中有谁来担任?”
“林大人可有推荐?”
“他举荐了刘沛和孙槐。”皇帝点了点桌上的折子道:“不过朕还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工部尚书沉吟道:“刘沛和孙槐二人做林大人的副手也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对扬州的事务应当了解得很,倒也合适。”
“刘沛还罢,孙槐的资历却不足,担任江南道观察使是否快了礼些?”礼部尚书提议道:“不如在朝中选有才之士前往。”
“陈爱卿可有举荐之人?”
礼部尚书低头道:“观察使不仅总领江南的民政,还有兵权。但其实民政有各州刺史管理,观察使能使得上力的少,还不如专心于兵权。而江南又毗邻殷和闽,所选之人更该长于领兵才是。于臣来看,灵州副都护赵捷倒是不错。”
户部尚书忍不住蹙眉,“陈大人,观察使可是二品大员,赵捷能耐再大也不可能连升四级吧?”
从四品到从二品,乘鹤都没这么快。
礼部尚书却道:“林大人当年不就是破格擢升的吗,赵捷在文采上或许比不上林大人,在领兵上可不逊色。”
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一直把林江当子侄辈关爱的,闻言自然不服,俩人立马跟礼部尚书吵起来,非要辩个清楚,到底是林江优,还是赵捷强。
皇帝靠在椅子上看他们吵,刑部尚书一直默默地坐在一旁,他今年刚上任,不管是林江还是赵捷他都没见过,也都不了解,出于谨慎,他一直没发表看法。
皇帝看他们吵得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赵捷领兵的确有一套,不过比之卢都护还是差了些。”
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就得意的瞟了一眼礼部尚书,谁不知道当年读书时卢真比不过林江,而现在赵捷再卢真手底下当副都护,陛下亲口说赵捷比不上卢真,而卢真又逊于林江,明显表示林江比赵捷更好嘛。
“行了,你们回去后也想想,若有合适的人便举荐上来,”皇帝沉吟了一下道:“卢真不是回京探亲吗?正好让他去扬州一趟,一来替朕探望浩宇,二来,浩宇捐赠的银两也要押送回京。”
皇帝揉了揉额头,挥手让四人退下。
他起身跺了几步,最后拿了林江的折子往后宫去了。
皇后刚从佛堂里出来,看到皇帝便屈膝行礼,笑问,“陛下怎么愁眉苦脸的?”
皇帝上前将她扶起来,直接牵着她的手进殿,将林江的折子给她看,叹息道:“到底是我石氏亏待了他家,如今他只有一妹一女,我看他不放心得很,往日那么清高的人此时也忍不住跟我述怀,我看他实在不放心得紧。”
皇后打开奏折,讶道:“前几日你还跟我夸他在江南做得好,没耽误了大楚的战事,怎么眨眼间他就病重了?”
“是啊,”皇帝叹息道:“世事无常,谁能料到他正当壮年却病得这么重呢?”
林江的文采好,皇后几乎能够想象得到他伏案写这封折子时的忧虑和不安,想到女儿,皇后不由握紧了折子道:“林氏于国有大恩,陛下总不能让功臣寒心。”
皇帝伸手握住她的,“朕就是这样想的,他要是有个儿子,那他身上的国公之位不降爵给他儿子袭了就是了,偏他没儿子。”
林智是忠国公,他死的时候皇帝为了表示对林氏的优待,没降爵,直接让林江袭了国公位。
“如今他还要变卖家产捐给国库,若朕再没有一些表示,那天下百姓的唾沫该淹死朕了。可他宁愿把家产给朕,也不愿意给林氏宗族或留给女儿,只怕是防着林氏那些旁支还有尚家呢,朕总不能领了他的情,反而施恩于他人。”
皇后对皇帝的耿直见怪不怪,微微一笑问,“那陛下打算?”
“朕听说林江让他妹妹嫁到谢家去了,却连夜都没过又抬了回家去,还办了归宗,以后他女儿只怕是他妹妹来养,梓童啊,不如你再收个女儿,也给元华和如英找个伴儿。听闻林江的妹妹才华横溢,你不是常怨元华如英总偏武,没有一点柔和之气吗,正好让他妹妹给两个孩子熏陶熏陶。”
皇后闻言就瞪了他一眼,抱怨道:“元华那样还不是你纵的,明明她小时候那么乖巧,读书也好,就因为你带她去骑马射箭,这才让她越来越野……”
“是,是,全是为夫的错,那梓童你到底应不应嘛。”
皇帝难得撒娇一次,皇后压住唇角的笑意,颔首道:“那就应下吧。”
皇帝就松了一口气,笑道:“到时候再给他女儿封个县主,让她们有些依仗,他也就安心了。”
他对林氏的愧疚也可以淡些。
皇后微微一笑,算是应下他的安排。
这种荣誉郡主和县主也就是个封号,每年从朝中领些俸禄罢了,连封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承袭,一辈子的花费可能还比不上国公一年的收益。
要知道作为国公,林江不仅有俸禄拿,过年过节时朝廷还要给一定份例的赏赐,还有爵田的收益也不少。
林江死了,其他的且不说,爵田却是要收回的。
在皇帝觉得自己总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时他收到了江南的密报。密报传递的速度很快,前天林江和林清婉在盛记酒楼里说的话被一一记录下来送到案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