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张老师遗体火化的日子。
再往后推两天,将举办一场追悼会。
本来,只想简单办一场,到时候一些亲朋好友能到就行了。
毕竟,张老师生前就是一个喜欢低调的人。
但是,依照目前的情况,想低低调调的办,恐怕是不行了。
张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传开后,很多市民都有在那天参加追悼会的打算。
就连殡仪馆方面,都将当天灵堂的规格,向上提高了一个档次。
这是令张巧巧目前感到幸福又烦恼的地方。
好在,许多事情都不用她亲自张罗。
亮子哥以及东东他们,每天跟在奶奶身边忙前忙后,将大部分事情都料理妥当了。
她需要做的,就是尽快的恢复身体。
最好在追悼会的那天,能够坐在轮椅上,为父亲进行最终的送别。
……
除了父亲的后事外,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还在源源不断的涌入。
这笔钱是捐给张老师以及那些孩子的,作为张老师的第一法定继承人,她当然有资格决定这笔钱的去向。
如何使用好这笔钱,让张巧巧颇为头痛。
好在,补习班已经可以重新开放了,这一点不用让人担心。
另外,通过电视台那边的消息,张巧巧得知在蓉城市区内,有多所高中发出了邀约。
表示它们愿意免费为这些孩子办理入学手续,并且之后的学杂费全免,并且每年都有全额的生活补助。
等于说,只要安安心心的学习就可以了,其它的什么都不用操心。
……
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
张巧巧内心为之感动的同时,又觉得有些心酸。
要是父亲活着就好了,他生前最希望看到的不就是这一幕吗?
心底有些悲怆,但生活还得继续。
这几天,张巧巧积极调养身体。
同时,病房内每天都会来一些特殊的客人过来看望。
这些客人,既不是学校方面的领导,也不是好心的市民。
而是张老师曾经无偿帮助过的,已经走向社会的,补习班的那些毕业生们。
他们之中,有许多人的面孔张巧巧已经陌生,有的还有些印象。
故人重逢,自然有许多话想说。
每天,张巧巧都是泪中带笑。
眼泪,自然是激动的泪水。
笑容,当然是喜悦的微笑。
十多年的岁月过去。
当年稚嫩的学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
有的已经成家,带着一家人赶赴到蓉城。
年轻的父亲向孩子讲起自己的恩师张老师时,脸上总是带着尊敬。
每每望见这一幕,张巧巧都有些泪目。
她很想问一问天上的父亲:
“爸爸,您看到了吗?您帮助过的那些学生,他们都没忘记您!”
“他们都记得您,他们都想您!”
……
三天后。
清晨,蓉城下起了小雨。
许多市民举着伞,自发的来到殡仪馆门前等候。
除了这些市民,还有张老师生前的同事与领导,以及他生前带的最后一个班的全体学生。
除此之外,张老师的亲朋好友约莫有几十人,也有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学生,听到恩师的死讯后,从外地赶回后,一直等到了现在。
为众者,约莫有将近两千人。
这么大的送行规模,一般的殡仪馆几年也遇不上一次。
所以,虽然事先已经做好了准备,但还是有些仓促。
到上午八时,用来吊唁的灵堂准时开放。
在灵堂内,一张精心挑选过的照片,被用作为张老师的遗像。
黑白色的画面中,一个中年人笑容和煦,目光平静而深远。
似乎,不论在任何时候,他的目色深处都隐隐透露着一种担忧。
他在担心自己的那些学生?
还是在担心自己的女儿?
他担心许多人。
却从未担心过他自己。
……
灵堂,气氛悲恸且沉重。
无数人手持着鲜花,进进出出。
时间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等大部分人都散尽。
还剩下的,都是张老师至亲的人。
这些人中,有张老师的母亲,也有他的女儿,更多的则是他的学生。
此刻,这些人绕过灵堂,直接驱车来到稍远地方的墓地。
有墓碑的地方,才是一个人死后真正的安息之地。
他们打算在这里,向张老师进行最后的告别。
……
一路,张老师和白安跟随。
来到陵园,张老师看着围在自己墓地前,那一泱泱人。
又望向墓碑上贴着的照片。
照片中,一张小小的半身照,色彩黑白。
不禁感慨,人这一生真的是很奇怪,生前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死后一张黑白头像,都将你一生荣辱统统都埋葬。
“二百一十九个人,来了二百零一个!”
“差不多都来了!好啊!真好啊!”
看着眼前的世界,张老师开心的笑。
笑着笑着,泪水逐渐糊满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