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抱着同样想法的也不在少数。
纷纷起身离去。
很快的,现场就只剩下了林森两人。
这个时候,网友们才第一次静下心来,仔细端详着林森手中因为耗尽所有毒液,显得有些萎靡的尖吻蝮。
眼前这条尖吻蝮全长1.2米左右,头大呈三角形。
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脑袋前端有一处类似海豚的吻部。
吻端由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
就像一个小巧圆润的小鼻子,分外可爱。
但是在刚刚见识了它及其恐怖的杀伤力之后。
人们再不会被它人畜无害的呆萌样子所欺骗。
“这就是传说中的五步蛇?”
“要不是亲眼看见,实在不敢相信竟然是这样一副模样。”
“都说人不可貌相,我看蛇才是!”
“好家伙,看这架势就及其凶悍,难怪千百年来留下赫赫凶名!”
......
林森手上这条尖吻蝮在被放置在地上后,第一时间蜷缩起身子,摆出了防御姿态。
同时三角脑袋高高昂起死死盯着身前的林森,杀气凛然!
尖吻蝮在圈内有“永不低头”的称谓。
形容它时时刻刻高昂哲脑袋,观察四周,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十足十的一个暴躁老哥。
永远高昂的头颅,是它远远的骄傲。
网友们即便隔着屏幕,在接触到它的眼睛时,依旧忍不住毛骨悚然。
“果然不愧是千古名篇《捕蛇者说》里的主角,上学那会看到的时候还觉得描写过于夸张。”
“但是亲眼看到之后,只能感叹一句,名不虚传。”
凝视着尖吻蝮,林森不禁有了这样的感叹。
事实上,关于尖吻蝮的赫赫凶名。
早在千年之前就有相关的记载描述。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入选语文教材的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中说道。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文中所说的“永州异蛇”,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五步蛇。
“触草木尽死”并不是说它只要一碰到草木,草木就会死亡。
而是它长时间趴在草丛中不动,身子底下的植物都被压得枯萎了。
说的是尖吻蝮潜伏的本领简直太高能,满满的猎手本色。
尖吻蝮性格凶猛,肌肉强壮,和剧毒眼镜蛇单挑也不在话下,不过它很懒,只要不靠近它,它是懒得攻击的。
别看平时像个“肥宅蛇”,但它一旦攻击,速度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
为了防止被它攻击,起码要与它保持三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否则在野外一旦被咬到,这就如后面所说的“以啮人,无御之者。”了。
“我去!原来《捕蛇者说》里说的就是它?”
“不过也是,五步蛇完全担得起文章里的描写。”
“可按照书里的说法,为什么穷苦人家要争相抓捕它呢?这也太危险了,难道是因为没东西吃,所以......”。
......
绝大部分人在从学校毕业,开始工作之后,就把之前所学的丢了大半。
特别是曾经把人折磨的欲死欲仙的文言文,更是首当其冲。
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捕蛇者说》这篇千古名篇究竟讲的是什么。
“想多了。”
“哪怕再饿,人们也不敢轻易打五步蛇的主意啊。”
“要知道那时可是没有抗毒血清的,一旦咬到几乎必死无疑。”
“之所以前赴后继,冒着生命危险捕蛇,只是因为五步蛇一身是宝,在古时,那可是最极品的中药材料!”
尖吻蝮虽毒,却是夏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帝指定进贡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贵药材。
《捕蛇者说》开篇一句介绍完五步蛇的厉害之后。
后面一句就直接点名了它的用处。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巳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尖吻蝮又名蕲蛇,它与蕲龟、蕲艾、蕲竹并称“蕲春四宝”。
这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
尖吻蝮是祛风湿的著名药物,味甘、咸,性温,经常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半身不遂等疾病。
现代医学也证实,它有镇痛、镇定、催眠的作用。
也就难怪那时候,太医会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了。
且作为鼓励,规定了捕到的蛇可以抵他的赋税。
于是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这件事。
只因为那时的赋税压的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人们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就是为了能够免去诸多苛捐杂税。
从古至今。
有一种病是永远治不好的。
那就是穷病。
五步蛇再毒,也毒不过人心。
苛政猛于虎,与之相比,五步蛇又算什么呢?
多年之后再次重温经典。
此时已经脱离懵懂单纯,被社会来回摩擦多年的网友们不胜唏嘘。
对古时的穷苦百姓满怀同情。
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把自己带入他们的角色。
每天早晚要面对这种恐怖的毒蛇。
自己如今所受的这点不如意,压根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