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至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继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
时有宦官曹节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刚看个开头,刘伯温和宋濂就陷进书中,无法自拔,原因无它,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太惊艳!
《三国演义》大致可分为五部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家归晋。
以描写战争为主,讲述了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其中对兵法、谋略、纵横之术,描写极为精彩。
更是将一众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写的栩栩如生!
难能可贵的是,《三国演义》把主角从《三国志》中的曹操,换成了刘备。
这种尊刘反曹的倾向,更是元末明初,整个时代,汉人对驱逐鞑虏,复兴汉室的集体诉求!
根正苗红,符合大众口味,故事又极为精彩,文笔、言辞亦可圈可点!
刘伯温和宋濂不禁赞叹,他们本以为李景隆的文学素养,就是大明的天花板。
谁知道,这位名不见经传,整天吃白食的老师侄罗贯中,比之李景隆也不遑多让!
刘伯温感慨无限,看着罗贯中,许久,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我师兄有你这个徒弟,此生足矣!”
他又看向李景隆,心想,我是真老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
然后朱棣来了,李景隆二话不说,抢过原稿《三国演义》,交给朱棣,说道:“四舅,多读几遍,对你将来带兵打仗有好处。”
朱棣接过书,疑惑问道:“大外甥,你怎么知道孤将来要带兵打仗?”
李景隆看着他,想了又想,不知道该怎么说。
征辽东、逐漠北、吞哈密、收安南,武略超汉武!
疏运河、建燕京、著永乐大典、六下西洋、万国来朝,文治盖唐宗!
不称臣、不纳供、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就是你,朱棣!
继承朱元璋的衣钵,让大明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永乐大帝!
可是现在,朱棣才14岁......
李景隆只能说道:“除了带兵打仗,你还有别的出路?”
朱棣脸色瞬间苍白,情绪愈发低落,无奈点头,说道:“是啊,孤还能有什么出路?”
不多时,郁闷的情绪烟消云散,他也被《三国演义》迷住了。
课不上,饭不吃,字典也不编,《三国演义》魔力无限,没看完,哪有心思干别的?
罗贯中等到傍晚时分,直到众人放下手稿,露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样子。
这才问道:“师叔,宋先生,您们觉得此书如何?”
宋濂说道:“此乃当世第一奇书!”
刘伯温沉着脸说道:“书是好书,但有问题,你不尊重历史!”
“隆中对,那是鲁肃和孙权的事,让你写成了诸葛亮。”
“还有啊,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根本没有这回事。”
“羽扇纶巾,赤壁周郎,硬是让你写成个气量狭小的人!”
“草船借箭虚构的,借东风虚构的,七擒孟获虚构的,历史上连孟获这个人都没有。”
“蜀汉伐中原,第一次用人失误,马谡丢街亭,你写个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那时候司马懿在防备东吴,主将是曹真!”
“第二次伐中原,也是大将军曹真拼死抵抗,断了诸葛亮粮道,他被迫退回汉中,也没有司马懿的事!”
“还有啊,明明是五伐中原,你写了六回!五丈原还摆七星阵向天借命?我都不会,他诸葛亮懂个毛啊?”
“按你这么写,诸葛亮智多几近妖!”
“小罗,你原名是不是叫诸葛吹?他是祖宗啊?你这么吹他?”
李景隆看着刘伯温说的唾沫横飞,心想,刘伯温骂诸葛亮,这特么上哪说理去?
他凑趣说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我老师,你这么写,全天下的人还以为我老师不行!”
“男人不能不行!”
刘伯温一摆手,说道:“徒儿,说归说,别一语双关!”
刘伯温吃醋了,他这么傲娇的人,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比诸葛亮强,事实上,他也确实比诸葛亮强。
结果呢,罗贯中一本《三国演义》,诸葛亮封神了!
那他还混个毛啊?
罗贯中还不高兴呢,演绎小说又不是历史,干嘛这么较真?偏偏他无法反驳,诸葛亮的神算本来就是他虚构的。
宋濂连忙安慰罗贯中,说道:“你也别气馁,主要你师叔太骄傲,接受不了你写的诸葛亮。”
罗贯中说道:“要不,我再写本《大明英烈传》?夸一夸师叔您老人家?”
刘伯温连忙拦住,说道:“小罗啊,就你这编故事的水平,你要是写《大明英烈传》,能给陛下编出三角恋来!”
“你收了神通吧,我还没活够。”
朱棣好奇问道:“我爹还有三角恋?”
李景隆连忙拉住朱棣,说道:“四舅舅,我求您啦,权当没听见吧。”
宋濂惨道:“你们能不能别再胡说八道?会死人的!”
罗贯中问道:“那我这《三国演义》......”
宋濂说道:“一字不改,就这么写!真把诸葛亮改没了,这本巨著将失色不少,演绎而已,没必要较真儿。”
罗贯中抱拳拱手,说道:“小侄想请您老给写个序言。”
朱棣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宋先生名满天下,有他做序,你这《三国演义》,将瞬间风靡大明!”
宋濂摇头说道:“看过《牡丹亭》,我就知道,我老了,还是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刘伯温眼前一亮,说道:“对!徒儿,你来写序言,我刘伯温的徒弟给《三国演义》写序言,哼哼,压死诸葛亮!”
面对这俩老头,罗贯中无力反驳,转头看向李景隆,问道:“师弟,你看......”
李景隆心想,杨大才子,对不住啦。
提笔挥毫,文章天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看惯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伯温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说道:“这首临江仙一出,徒儿啊,大明第一才子你也当得!”
宋濂灵机一动,对李景隆说道:“要不你也写本演绎?”
李景隆捧着广韵,愤恨的说道:“我哪有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