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走了十人,却再次组织起了近百人的敢死队。
徐光启心中感慨万分。
谁说大明无热血男儿?
战死在辽东的二十万是,奋战在这堤坝上的数千也是。
徐光启侧脸看向身旁的翰林院进士:“将冲走的士兵名字记下,将来给他们立碑。”
“放心吧,大人,不仅记下,我还会书写一篇文章,发表于大明时报,让天下人皆知他们的功德。”
“好,甚好!”
决开的堤口,在数日的奋战下,终于合拢了。
卫所的士兵们虽累得一着地就睡。
可是他们不怨,也不悔。
救百姓,比杀敌还荣光!
洪水是堵住了,黄水沿原来的河道奔腾而下。
但苏北依然变成了一片泽国。
水火无情,洪涝就这么浩浩荡荡的来,凄凄惨惨的走......
有的村庄,在洪水凶猛来时,像被一只凶猛而饥饿的老虎一下子吞食,整个村庄消失不见。
农田被淹,房屋被冲垮。
百姓们只留下绝望的神情。
还好,一群和尚带给了他们生的希望。
在住持慧明大师的指挥下。
僧兵们搭建起了粮仓,从徐州运来的粮食堆积如山。
“智远,敲锣,让灾民们来领粮食,一人十斤,另要派人检查有无重复冒领,有多领者,仗责十棍。”
“是,师傅!”
三百僧兵,有序的维持秩序。
住持一走出来。
原本还有些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个年代的人对高僧还是心存敬畏的。
慧明大师,走上一个高台。
先双手合直,施了一礼,然后开始了他的演说。
“上苍有好生之德,当今大明天子仁厚爱民,受灾之民大可不必过度担忧,朝廷已送来了大量的粮食,官员们也会帮助大家恢复生产,只要大家携手度困,定能战胜天灾。”
“凡事皆有命数,福祸皆有因果,在灾中受难者,贫僧会开坛诵经,超度亡魂,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一顿安抚,灾民的情绪平静了不少。
“觉远,抽五十弟子,静坐于放粮台一侧,不断敲木鱼诵经,为灾民祈福。”
“是,师傅!”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尤其是在灾难面前。
因为有僧兵的出现,灾民们心中燃起了生的希望,也减少了造反的杀孽。
另一边。
医疗队分成了十组,奔赴各县。
坐诊施药,防止疫病发生。
一个月前,太医已验证了皇上开的方子,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配伍,确实有治疗疫疾的功效。
这些由太监组成的医疗队,则拼命的熬制这个药剂,但凡有发热的病人,就让他们服下。
同时督促当地官员,组织灾民深挖坑,将受难者尸体尽早掩埋。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灾民中出现。
灾民中涌现出很多手系绿丝带的人。
他们主动担当起疏导人群的任务,并协助发放粮食,还关怀老幼。
每约两百人就有一个领头的。
而领头的人,身着宫服,没有胡子。
没错,正是东厂发展起来的青莲会。
当时成立青莲会时的宗旨就是扶危救困,当前,正是他们大显身手之时。
他们不仅来了,还带来了大量的银两。
“青莲净世,皇恩浩荡,凡自愿加入青莲会,登记造册,并愿意奉献绵薄之力者,赏银一两。”
这是朱由校想到的,能防止灾民造反的最佳方法。
给银一两,让他们近期内无后顾之忧。
一两银可是能买两石粮食,约377斤,够吃一段时间的了。
二是登记造册,让这些人服从管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过他们想太多,被人鼓动,揭杆而起。
这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很简单。
就是搞卫生,尊老爱幼,协助维护秩序这样的事。
实在没事干,就组织起来唱明天会更好。
按朱由校的原话来说:“花银一百万两,让灾民不造反,值!”
这次东厂可是派了大量的人手过来。
就是为了执行这件事情。
灾民聚居的地方,经常会响起嘹亮的歌声。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效果是相当显著的。
加入了青莲会的人,就等同于被组织了起来。
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一些团体活动。
让他们有一定的归属感。
有饭吃,有得玩,谁会在此时没屁事造反。
当徐光启巡视到苏北的时候。
也被这青莲会的人给震惊到了。
走在路上的行人,十个有八个,手上就系了青丝带。
还有两人是不知怎么加入。
正在寻找加入的门路。
同样被震撼到的还有慧明大师。
“阿弥陀佛,这青莲净世,功德无量。”
徐光启相当感慨:“皇上真是大手笔呀,此次受灾不下百万人,一人一两,可就是百万两了。”
“大人是没有看到其中的善,此举让灾民,全部心中向善,重燃生命之光,大善大爱也!”
“大师说的是,当今皇上乃自古未有之圣贤明君。”
阿嚏!
朱由校此时在宫里算着账。
“王安,各地青莲会募捐了多少?”
“托皇上鸿福,那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章,引得各地士绅慷慨解囊,各地报上来的数字,约为一百二十万两。”
朱由校摩挲着下巴。
“大明的人挺有钱的呀!”
也对,当时大明的人口可是高达1.6亿。
捐出这么多钱也不奇怪。
“这钱咱们不能挣,到时这一百二十万两全拨到受灾各地,并在报纸上公示出来,凡因受灾而无田者,分田十亩,这钱就用来买种子与耕牛吧,专款专用,有乱伸手者,斩!”
“皇上,是交给东厂来办吗?”
朱由校一摆手。
“不,青莲会不是官,别把官场的事搅混了,让当地官员去办,但青莲会有监督的权利,谁乱伸手,必会陷入青莲会的王阳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