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蝉鸣声噪。
进入农历六月。
京师也进入了夏天。
皇后与妃子们穿上了薄如蝉翼绸纱,给夏日带来了不少清凉。
袁崇焕:“皇上,讲武堂已讲习完毕,是否按原计划进行。”
“嗯,留下三十人作讲官,持续培养武科学生,其他的全充入天雄军任基层校尉。”
袁崇焕眼中充满了炽热,终于到了训练新军的时候了。
朱由校一字一句的诉说着要点。
“从京营中选拔出两万兵,要精挑细选,考核要公正。”
“满桂任第一师师长,赵率教任第二师师长,卢象升任第三师师长...”
“用半年时间训练依托长弓的三段击阵法,还有长矛兵的三人制协同攻击,以及步炮协同...”
朱由校顿一了顿。
“朕亲任天雄军军长,你任天雄军总参谋长,朕不在军中时,代执掌全军。”
天子亲任一军军长?
此事非同小可。
“皇上!”
朱由校抬起一手止住他往下说。
“一支部队的军魂,取决于首任最高长官的性格,朕亲自来当,必将天雄军带成敢于亮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天下最强之师。”
“朕将其定义为亮刀精神。”
朱由校也想用剑字,可是在大明全是绣春刀,解首刀,女人才用剑。
只能改成亮刀了。
亮刀精神?
袁崇焕听后眼前一亮,心中激荡澎湃。
朱由校继续阐述他的理念:“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刀,狭路相逢勇者胜,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你可曾记住。”
“皇上金玉良言,臣记下了,并传于全军。”
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
他还打算将狼性文化给代入到天雄军之中,不过不急,慢慢来。
至少让朱由校多了一份事干。
以后没事的时候,可以到军中看看训练,训训话什么的。
因为自从江南回来之后,太闲了。
袁崇焕走后,朱由校又命人将曹文诏找来。
“曹文诏,锦衣卫整肃得如何了?”
“回皇上,臣已整肃了京师附近锦衣卫各卫,将精壮之人全调往京师五卫所,现已满员五千六百员,每日严加操练。”
曹文诏是武将,先抓一支强军是拿手本事。
“臣又从老练稳重之人中考校出三百名,奔赴全国裁撤冗员,有望在年底将锦衣卫裁至八万人。”
这是朱由校给他设定的从十一万人精简到八万人的目标。
“很好,京都的锦衣卫五卫所必须建成一支强军,若有内乱,将优先派锦衣卫出兵,朕会调拔长弓二千张,佛朗机速射炮二十门,神威飞炮二十门、手雷若干给这五所,以增强其战力。”
“谢皇上。”
“锦衣卫虽不是骑兵,但因身不披甲而能快速机动,以密集箭雨与火炮优势,足以压制内乱叛军或匪患,尔等应尽快操练,尽快成军。”
“遵旨!”
天启元年下半年就两件大事。
一是黄河决口,二是西南奢崇明反重庆。
奢崇明,大明永宁宣抚司土司,天启元年九月,叛明自立,伪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割据西南。
原本是被秦良玉回乡征兵时所灭,现秦良玉上了辽东。
到时就只能靠锦衣卫去平叛了。
至于黄河决口,那就主要依靠卫所士兵与义勇去救灾了。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在明代是经商丘、徐州、穿苏北而汇入黄海的。
咸丰五年铜瓦厢大决口,黄河改道,夺山东大清河后汇入渤海,原有河道成了遗迹。
每次大改道都会造成大量良田淹没,泛滥成灾。
“曹文诏,督导卫所之事也要抓紧,若不能督导全国卫所,则着重先督黄河沿岸要地所设之卫所,近年来黄河决口频繁,朕要这些卫所之兵有大用。”
“遵旨!”
卫所拥有的军田现在被贵胄们土地兼并很严重,只有锦衣卫介入,才能杀住这股风。
军田不流失,卫所的士兵就不会流失,就是维护稳定的强大力量。
崇祯末,正是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才导致无兵可用。
说白了。
就是好好的一个国,文人挖一点,商贾挖一点,贵胄挖一点就挖空了。
当大天灾来临的时候,轰然倒塌。
而朱由校目前所做的,就是弥补这些漏洞。
文人有东厂的反腐,有报纸的引导,现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商贾已解决了扬州盐商与苏杭开征商税,就会稳定财源;
最后贵胄这一块,是块硬骨头,得靠锦衣卫来下刀子。
谁反,谁不听朝廷号令,就剁了谁!
哪怕两百多年前是同一个祖先!
现在各地的封地,都是太祖或成祖时分封的藩王后代,世袭制,不管有多少儿子,嫡子接位。
后面的历代皇帝,时有抢一些藩王的位置的事情发生,就是把我儿子变成那个封地的藩王。
比如现在的福王,就是万历帝的儿子。
原太祖封的福王后代,一边凉快去了。
但这样的事,数量有限,多数仍是太祖时分封的藩王世袭下来的。
从血缘关系来讲,早就不亲了。
更何况他们坏事做尽。
成为了大明的吸血蛀虫!
锦衣卫,就是砍向这些蛀虫最锋利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