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京师最近很热闹。
因为出了两样新奇之物。
一是报纸,二是六神露。
而且售卖的人,居然是衙门的小吏。
他们在人群密集的街市,设摊售卖。
“一份报纸尽揽天下事,三十文一份了啊。”
“天子有令,创建卫生大明,人人有责,六神露一洒,病虫死光光。”
明朝的物价,一两银两石米(377斤)。
一两银1000文,所以30文则相当于能买12斤米(明代斤与后世同,都是500克)。
折合后世约40~50元一份。
这对普通人来说是贵的,但对读书人,还消费得起,毕竟半月才一期。
“六神露怎么卖?”
“一百文一瓶。”
这价格相当于后世120~150元一瓶,但是它是一斤装的,而且香味浓郁,不算贵到哪去。
后世好点的香水还500元起步了,而且才100ML。
“真能驱蚊防蚤吗?”
“当然,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艾草,樟脑。”
“好,来一瓶六神露。”
报纸,读书人能买得起。
六神露,中等家庭也能消费得了。
这就给衙门带来了一块大的收入。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明代官吏的工资水平,历代最低。
没钱怎么办,只能贪了。
而朱由校这次名正言顺的给他们一个创收的渠道,赚了钱,衙门上下可分账。
当然积极推广啦。
而且朱由校还玩了一手平衡,报纸生产利润归内库,六神露生产利润归国库。
这样一来,文官不仅不反对,还大举赞成。
这下朱由校爽大了。
除了能赚钱,还一鼓作气的将报纸顺利的推行下去了。
京师的读书人,三五成群,捧着报纸,聚在茶楼。
“六神露,你值得拥有,哎,你家买六神露了吗?”
“买了呀,还别说,洒了后,家里的气味好闻多了,跳蚤也少了。”
“你们看这个,大力开荒种土豆,这土豆是何物?”
“马铃薯呀,本草纲目里有记载,易生,耐旱。”
“哦,明白,再看这个,后金居然占了沈阳和辽阳,边军八万人战死,嘶!”
“这后金可真可恨,居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别担心,天子已派大军北上了,听说水师都出动了。”
“天佑大明,但愿能出岳武穆这样的良将。”
因为有了报纸,坊间的消息流传更快了。
同样。
官吏家中。
“以后让门生们都安分点,你看这报纸上登的,东厂缉拿了三名贪官,秋后问斩,以后可别乱伸手。”
“学生明白,现在衙门可卖报纸与六神露,能贴补不少,只要努力点,这钱挣得名正言顺。”
“皇上圣明呀,堵不如疏,让衙门开了源,这贪腐之事就会少上很多。”
天启初年。
朝廷里的官员多是清廉的,主要根源于文人骨子里的气节。
当年的海瑞,因为女儿吃了一块家僮给的饼,海瑞斥骂女儿:“女子怎能随便接受男僮给的饼,你不是我女儿,你现在只有饿死了,才能证明你是我海瑞的女儿。”
五岁的女儿听了后便不再吃东西,家人苦劝也不吃,绝食七天而死。
这,就是明代文人的气节,视名节高于生命。
直到魏忠贤专权,大搞迫害。
东林党人破罐子破摔。
崇祯时,将魏忠贤扳倒后,文人才开始的贪腐成风。
若在此时进行合理引导。
朝廷里的官员们,不会坏到哪去。
而且明代的福利,也远超想象。
是封建朝代中,福利最好的。
每个县都有养济院免费收留孤儿与老人。
《宛署杂记》载“每名口月给太仓米三斗,岁给甲字库布一匹。”
入养济院的条件是:“查都城内外之老疾孤贫者,籍其年以请。”
遇水灾旱灾流亡的人,凡有力可耕者,国家给田每人15亩耕种,给牛和农具。
贫民没钱买地葬的,国家给地。
老人八十岁以上的,国家赐爵,爵是有收入的,也就是国家养老,不过要等到八十岁。
这一切,只因为。
明太祖曾开局一个碗,要过饭,深知天下人之疾苦。
这一切,需要钱来支撑呀。
这些天。
朱由校将自己关在书房。
就是想着怎么搞钱。
“商税、关税、盐税,取消士人的优待......”
“好像还不够,有的富人太富了,难道要动刀子?”
“不行,至少在大明的此时是行不通的。”
“有了!”
“王安,传曹化淳来见朕。”
不多时。
曹化淳来了,自从他接管东厂之后,人也精神了不少。
朱由校往他头顶一扫。
数值85,阔以阔以。
“曹化淳,朕有一事,交由你来办。”
“着东厂尽快弄出个天下富人百人榜,对上榜之人严密监控。”
“另,对上榜之上劝说其购买国债。”
“国债?”
曹化淳听后一脸懵,完全没听说过呀。
“国债,即大明发行的债务,固定为五年期,利息两成,如有人认购十万两,五年后本息可得十二万两。”
“嘶,皇上,这息是不是太高了。”
朱由校摆手。
“不高不高,年化才百分之三左右。你照做便是,但,认购起步就要十万两,你可明白?”
“奴婢明白,以利诱之,为我大明聚拢财源。”
朱由校咧嘴一笑。
“聪明,凡上百人榜而不认购者,就隔三差五上门查查事吧,看有没欺压百姓之事,有则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