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布政使司,怀庆府。
最近这些天,朱棣领着轻骑先行,可着实是体会了一把什么叫七上八下。
各种各样的消息相继传来。
有迟来的求援信,也有同时抵达的报捷书。
不过有一点,随着众多探马的回返,朱棣已经可以肯定下来。
那就是,大同府确实是守了下来,
只是那捷报他还是不敢信。
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朱棣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就那么点兵,他们是怎么做到把二十三万余的鞑靼轻骑给灭了的。
如果换个说话。
说明军大胜,鞑靼大败而逃,这他还能相信一点。
毕竟。
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是第一次了。
但是尽灭一词,它就离谱。
鞑靼人可是有马的,他们不是木头,是会跑的。
如果这些草原轻骑真的这么容易被灭,那洪武爷那会儿也不会费大力远征漠北,击溃北元余孽了。
那可是二十三万鞑靼轻骑,不是二十三万头猪。
再说了。
它就算是二十三万头猪,那一下子也抓不完不是?
更为关键的是,这还不是一封捷报这样写。
封封如此。
如果不是确信大同府没有陷落,其他地方也没遭到鞑靼袭扰。
朱棣现在甚至都有些怀疑这是不是鞑靼人的阴谋。
不过就在朱棣苦思不得其解之时。
伴随着一匹快马入营,千里之外的一封战报呈上,算是解开了他所有的疑惑。
......
中军帐。
再次擂鼓聚将。
大明的勋贵们汇聚一堂,朱棣居中而坐。
“徐卿家,把这战报给这帮子老弟兄们读一下吧。”
朱棣面无表情地坐在太师椅上,手指桌案上的一封被打开的战报,淡淡道。
魏国公徐辉祖略有些疑惑,不过还是将战报拿起读了起来。
甫一开始。
徐辉祖的眼中闪过些许惊色。
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徐辉祖接着读了下去。
片刻后。
徐辉祖念完。
满堂皆寂,针落可闻。
除却正饶有兴趣地看着众将表情的朱棣,其余人皆是目瞪口呆。
“火器,还能这样用?”
“还有那飞天之物,又是什么?”
“莫非是汉王会请来天兵天将助阵不成?”
一连串的惊声传出,又是丰城侯李彬。
不过,他倒也算是问出了帐内众将心中的疑惑。
如此战法。
当真可谓是千古未闻,史所未见!
有着李彬开口。
帐内顿时爆发出一阵议论之声。
“汉王殿下果真神人也,靖难之役就有如神助,现如今更是一战尽灭鞑靼汗国!”
“闭嘴吧,汉王殿下的神勇还用你个老不死的说?”
“本以为战场伤兵救护手册就已是邀天之幸,想不到汉王更是造出如此火器,当真吾等之福。”
......
众将夸赞声入耳。
朱棣的嘴角不自觉勾起,扣在桌案上的右手也无意间轻敲了起来。
心情愉悦!
身为帝王之尊,朱棣能享受到的天家亲情并不多。
除了皇后。
能数得着的就是这自家老二了。
老大倒是仁义敦厚,可自长大之后就和自己不亲了。
老三则是个跋扈不省心的。
唯独老二汉王。
哪怕自己成了皇帝,但在自己面前还是那副随心所欲的性子。
就好像。
在老二眼中自己无论是燕王也好,还是皇帝也罢,都只有一个身份。
那就是他的老子爹。
这也是当初老二汉王还未就藩时,哪怕当着他的面喊他老爷子,他也不生气的原因。
受太祖的影响。
朱棣也是喜欢大白话,喜欢农家氛围的。
而老二汉王着实是满足了他的幻想。
只是,朱棣终究是皇帝。
马上得天下的他,在正事面前还是不会被这些情绪所影响的。
所以很快,朱棣便重新恢复到冷静的状态。
“好了,汉王还未就藩的时候也没见你们这么夸他。”
“朕,没你们想的那么小气。”
“汉王此次擅自离开封地确实是不该,但自太祖起就定下各地藩王拱卫中央的规矩。”
“不提汉王立下灭国之功,单论是这份卫我大明河山的心思,就当重赏!”
说着。
朱棣却是话头一转,轻声笑道。
“说起来,反正也都走到这里了,不如去大同府瞧一瞧?”
众将闻言有些愣神,并没有马上回应。
似乎是,还没从刚才朱棣的轻描淡写中回神。
擅离封地的事,就这么揭过去了?
果然。
皇上还是最宠汉王的。
只可惜,皇上还是属意太子朱高煦。
若是让一向爱兵如子的汉王继承皇位,那他们这些勋贵武将的日子一定不难过。
对于众将的心思,朱棣自然是心知肚明。
可老二汉王这次着实立下了滔天大功。
不赏反罚,难安人心。
倒不如就此做个顺水人情,轻轻揭过去算了。
“咳,嗯。”
想着。
朱棣干咳一声,再次提议道。
“诸位卿家。”
“可愿随朕前往大同府一观?”
“朕倒是想看看,这闹腾了几十年的鞑靼人到底是怎么被灭的。”
众将这会儿也算是回过味了,便争先恐后的附和道。
“末将愿往。”
“老臣也想去看一看那能飞上天的神器。”
“这个能飞的,末将也想去看看。”
......
众将言语纷纷,主意已定。
同往大同府!
............................................................................
PS:新书启航,感谢大佬们的每一朵鲜花,每一张评价票,月票,催更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