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顿时显得有些慌乱茫然,只得跪地顿首,不敢起身,
索性身为太子。
朱高炽在一众阁部辅臣之中还是很有人缘的。
右春坊大学士解缙出言解释道。
“皇太子殿下。”
“边关八百里加急,鞑靼那边冰雪已至。”
朱高炽超乎寻常的敏捷,上身瞬间挺直,面上已是惊骇欲绝。
天下多事矣!
朱高炽心中闪过这般念头。
如今四年靖难之役刚过,数十万大军刚刚撤走,天下刚刚休养生息不久。
国库空虚,百姓思念太平。
但依照老爷子的性格,这怕是又要起大军征伐了。
老天爷。
你可真是狠心,当真不佑大明啊。
果然。
朱高炽担忧的心思刚起,朱棣那边就面无表情地问道。
“诸位卿家,都说说。”
“此事,大明该当如何应对?”
兵部尚书杨士奇同户部尚书夏元吉相视一眼,共同出列谏言道。
“启禀皇上,国库空虚,臣认为不可轻启战端。”
“臣附议。”
右春坊大学士解缙这会儿亦是点头谏言。
“是啊,陛下。”
“两位部堂所言甚是有理。”
“臣以为倒不如派遣大将前往边关,据长城而守,也能抵御鞑靼。”
众位大学士亦是赞同地点头,纷纷附和。
“皇上,解公所言不错,据长城而守,既可避免劳民伤财,又可抵御鞑靼。”
“不错,此为正理。”
“当如此,如今天下确实是不宜再轻启刀戈了。”
......
大臣们一个个越说越起劲。
然而,文华殿大学士黄淮却发现皇上的脸色却是越来越阴沉。
他还未来得及提醒,众臣也都骤然发现了这一事实。
大殿内的气氛逐渐变得压抑。
如坠冰窟,令人窒息!
但,出奇地。
朱棣并未勃然大怒。
他只是面无表情地扫过群臣,口中淡淡地问道。
“诸位卿家的家族都是在江南之地吧?”
众臣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既然皇帝发问了,他们自然要回答。
“臣是温州府的。”
“臣是吉安府泰和县的。”
“臣亦是吉安府的。”
......
朱棣听完,顿时冷笑。
“哼~”
“你们倒是稳坐钓鱼台,原来鞑靼扰边,扰的不是你们!”
“一个个往日里张口道德仁义,闭口仁义道德。”
“可这如今到了紧要之时,怎么就不宣扬你们口中的道德仁义了?”
“还是说。”
“在你们眼中,只有各自家乡的百姓是百姓,那远在边关的百姓就不是我大明的百姓?”
“啊?”
“说话!”
“怎么一个个就哑巴了?”
“平日里不都是挺能说的吗?”
“来,再给朕讲一讲你们的圣人经义,告诉朕孔夫子有没有教过你们当缩头乌龟!?”
朱棣心中怒火滔天,气愤非常。
作为曾经的塞王,他太清楚那些边关百姓过得都是些什么日子。
若是好光景。
最多一小股鞑靼或兀良哈的轻骑劫掠,这个还有逃跑和抵御的机会。
但若是大股骑兵,那将是灾难般的屠杀,掠夺。
没办法。
边关重镇虽有长城抵御,但总有缺口或者土城墙不堪重负,让鞑靼人总能钻空子。
防守艰难。
朱棣一番怒斥,大臣们跪了一地,老实低头听训,但却是依旧无人松口。
众臣皆是默默无言。
总之,出动大军就是不行。
朱棣胸口陡然鼓起,然后又缓缓吐出一口气,将怒气强行压下,偏头问道。
“太子,你来说。”
“这场仗该不该打?”
朱高炽闻言胖脸一抖,有些瑟缩,抬头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眼朱棣,这才回道。
“儿臣以为,大明确实不宜大战。”
说着,见朱棣脸色变黑,赶紧解释道。
“不过儿臣以为,若只是出军五万国库还是可以支撑的。”
“皇上。”
“天下刚稳,还是少动干戈为妙。”
“不如再等几年,先积蓄国力,而后对草原上的鞑靼、瓦剌等部以雷霆一击。”
朱棣耐着心思听完,胸中怒气稍减,一双龙目中寒光闪烁不定。
良久之后。
朱棣颓然一叹,重新坐回龙椅之上。
“便依你们。”
“选一大将即刻火速支援雁门关,务必将南下的鞑靼人拦在长城之外。”
“另外。”
“即刻拟诏传令边关九镇,严加防范鞑靼人偷袭。”
“草原轻骑日行百里,奔袭速度快,若是雁门关无功,定然会偷袭其他边关重镇。”
虽然他知道,只要他强硬到底,这些朝臣是挡不住他的。
作为马上皇帝,他有这个自信。
不过众臣虽各有私心,却也说得是实情。
因此。
这一次,他认了。
大明暂时确实是折腾不起了。
众臣见好就收,纷纷跪地领旨。
“臣等奉诏。”
.....................................................................
PS:新人新书,求大佬们的各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