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关宁铁骑,而不是后面连与后金军野战也不敢的所谓铁骑,是辽东铁骑中的特种部队。
其实后金军的强大战斗力,都是跟最初的辽东铁骑学来的。
而辽东铁骑在历次的战争中都消耗殆尽,一个军团的兴起,意味着一个军团的没落。
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重整一支真正的关宁铁骑。一支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
“这两件事情,非常重要,朕希望你能用心办好,这也是你们李家最后的机会了。”
“谢陛下隆恩,谢陛下还想着我李家的荣光,臣必将全力以赴,以谢天恩。”
“具体需要朕做什么事情,有什么困难,你直接上奏,朕来想办法。并且要将办事进度,时刻告与朕知晓。”
“臣下明白,定不负圣望。微臣告退。”
“嗯,去吧,希望你李大将军能重整雄风。”
如何处理后金外患是一直都是困扰着大明朝最重要的问题。
历史自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攻占抚顺开始,与明朝经历了三代人,到最后消灭明郑
王朝,共经历六十五年。
也就是说华夏文明因战争的影响,错失了六十多年发展机会,错失了工业革命,以至于落后世界百年。
~~
山东济南府,布政使司衙门,各地方官员,省府衙门官员,太子朱由校,还有方从哲,孙承宗等都集中一起。
山东布政使司下辖六府分别是:济南、东昌、兖州、青州、登州、莱州等。
朱由校已经到了几日,各地方衙门上报的死亡人数都以“死者无算”、“死者甚众”、“死者遍野”、“死者相望”、“死者无数、“死者枕藉”等,没有实际数字,朱由校深感愤怒,从这些官员只是死亡人数一项,就让人很不满意。
只有济南章丘知县朱大典奏疏上写着“死4581人,毁损禾稼三万四千亩,……导致农业歉收或者绝收。”
内容很详尽,并且对灾情引起粮食短缺,形成严重饥荒情况都做了估算,并且提供了本地救灾的方案,以及需要的救灾物资的具体数量和如何调配。
不能说大臣们不重视灾害,但明朝的文官,更多的是利用这一特殊时机上疏言事以达到各种政治目的,或对皇帝提出建议,或对朝政提出批评,或对朝臣进行攻讦。
也有些官员借灾害以自劾,这个就真的很难说出来,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了。
其实地方的救灾行为,很多时候让人啼笑皆非。
除正常的救助之外,有借助于神灵以避之,或外逃乞讨以应之。
在山东的应对灾害的过程中,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些非常特别的风俗。
这个特别的风俗是“打旱骨桩”(也叫“打旱骨椿”)习俗,山东参政熊文灿上奏:“山东愚民,遭亢旱,辄指新葬尸骸为旱魃,必聚众发掘,磔烂以祷,名曰‘打旱骨桩’。研习已久,奸诈往往藉以报私仇,孝子慈孙莫能御。以禳旱为名,愚民相煽而起,蚁集瓦合,固难禁也。”
此俗认为新葬尸骸会变成旱魃,会导致旱灾的发生,打碎新葬尸骨,则意味着消除了旱灾爆发的可能。
“简直莫名其妙,此等刁民恶习,必须予以制止,本朝以孝治天下,让人死后都不得安生,绝不能助长,此类歪风邪气。生起民变。”朱由校对山东巡抚王在晋道。
王在晋身材不甚高大,有些消瘦,留着山羊胡须,不像封疆大吏,却像个师爷。
“殿下,臣下已经安排官吏去侦办此事,抓住一个,严惩一个,绝不姑息枉纵。”
“王大人,不是要严惩,是要教化,你严惩一批,这批百姓,还是会怪到官府头上,说不定又会聚众生事。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是,殿下,臣下有些操切了。”王在晋还是对这类事情的处理上,想的太简单了。
朱由校又转头对坐在旁边的方从哲道:“方大人,赈灾的具体事宜,是否安排下去?”
“臣下以做了详细安排,现阶段以建粥厂,建居所,收容受灾群众为主。”
“嗯,此事要尽快落实,这边上情况和处理方案,都要仰仗方大人和山东的各位臣工。”
方从哲捻着小胡须悠悠地说道:“山东有些地区灾害频仍发,连岁的饥荒,灾年糊口已很勉强,积蓄之事更是无从谈起,加之对未来的无法预料,久而久之人们心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顾眼前,不事积藏,逃荒成习的状况。”
“乐岁尽数粜卖以饰裘马,凶年则持筐箧携妻子逃徙趁食,不思蓄积,是灾民不断,导致各地流民不断地最大弊端。”
“灾荒未除,很多荒地无人耕种,人们却惯于外出乞食,逐渐形成了逃荒的风俗。让百姓变得懒惰,饥民变流民,流民变暴民。”
“此事万万不可不防。”
如果朱常洛在这,他肯定知道,历史上的大明就是被这些流民变得暴民推翻的,要说明朝不是不救灾,实在是最后力不从心。
好在朱由校也不是一个傻瓜笨蛋,当然知道抚民的重要性。
“方大人果然对救灾很有经验,各府,州,县,要把各处的荒地,以及没有土地,却外出乞食的流民,都做好登记,安抚工作。帮助他们回到以前的地方,本次户部也专门拨了银两下来,我想主要用在这个方面。”
“并且,各地的农耕用品,也会陆续运送过来,四川的农耕人才不日也会抵达。这次的救灾工作,也是大明开国以来,最为重视的一次。”
“孤希望大家,精诚团结,众志成城,一起将这次山东的灾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皇帝在看着我们,在关心着这边的灾民,并且以后会成立专门的粮储,用来应对天灾人祸。”
“哈哈,如果在三,五年内各地粮储建立起来,我们就根本用不着担心各地的灾荒了。各位大人,你们说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