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让六部尚书,御史来见朕。”
“陛下有何旨意?”皇帝自从病体康复以来,已是勤于政事,并且每次意见都是想在各位朝臣的前面,仿佛胸有成竹的样子。
“是有二个事情,想与众位卿家商议一下。等各部官员全部到齐。”
户部尚书李汝华,吏部尚书周嘉谟,礼部尚书孙如游,兵部尚书崔景荣,刑部尚书黄克缵,工部尚书王佐,还有左都御史张问达不一会就到了文渊阁。
此时文渊阁集齐整个大明朝的主要核心管理机构。除了朝会,很少这么单独将各部部门和内阁成员全部集中在一起。看来皇帝是要搞大事情了。
“二个事情,交于你们商议一下。”
各部官员都坐直身子,聆听皇帝的话。
“第一件事,全国范围内建立储备粮仓。这个粮仓有别于原来的官仓,不是各地所收到的农业税粮食,是丰年时期,向各地农民,富农,地主,用市价购买的粮食。”
“目的是统一粮食的价格,不允许出现,丰年时期因为收成较多,收购价格大幅降低的现象。同时严防一些大商贾,大地主,大幅低价收购农民手中粮食,又平价卖给官家。出现这种情况,查处一家,杀一家。”
“这个粮食储备,不仅可以稳定全国粮食供给,可以起到监测、预警、调控的作用。”
“通过建立储备,可以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部门来应对粮食价格波动和突发事件,如旱灾,水灾,蝗灾等天灾人祸的调控。其实全国粮食的需求变化不是很大,但供给的变化却很大,应付供给是我大明朝目前最大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民变,民乱。”
此番言论犹如石破天惊,各部官员无不震动,以前都是被动的赈灾,购粮,发放,疲于应付,如今提前建立粮食储备,无非可以解决大麻烦,大问题。
“这只是救灾方面,以后,你们会发现在对外战争方面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建立粮食储备是个长期的工作,要用三到五年时间,建立起完备的体系。”
“建储初期,主要针对地主家的余粮,劝其收入官储,由官家支付粮储利息,前期可以高于市场行情支付利息。关键在于把粮食交出来。”
“鉴于此事干系重大,需要大量能臣干吏,所以在户部以下增设储备道,人员由户部和吏部分别拟定。”
户部尚书李汝华,吏部尚书周嘉谟皆道:“是。”
此等大事,必是震动朝野上下,而且此前从没有大规模的如此操作。
“陛下,如此大事,是不是臣下与部门各主官商议一下?”李汝华道。
“商议是肯定要商议,但商议的议题,是如何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而不是可不可行!”
“关于这项工作落实下去,还有两个具体的事情,需要安排。”
“第一,驿站。驿站如今效用低下,大部分仅为官员的私人使用,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有些御史言官上奏裁撤驿站。朕的意见是……”
朱常洛顿了顿,“驿站万不可裁撤,裁撤之后,后患无穷。关于如何利用驿站,你们户部理个方案,提交上来。朕首先告诉你们,朕是有方案的,就看你们的想法是不是和朕一样。”
李汝华与张问达都感到这个问题可不是小问题,里面牵扯太多太广,如今的驿站问题太多,绝不仅是利用率不够的问题。
好在皇帝还给些时间,否则把这些事情梳理出来,都够喝一壶的。
“第二,农耕用品,农耕人才。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人才,修造工具。朕希望你们能重视起来,现在大明朝的人如果吃不饱穿不暖,假以时日,必酿成大祸,会要了你我的性命。朕绝不是危言耸听。”
“这个方面的事,朕准备调蜀王进京来负责,这家人,在蜀地养尊处优二百多年,该是为大明朝做些事情的时候了。”
“并且让蜀王嫡长子一起进京,朕会册封其为世子。要让蜀王家的人乐呵乐呵了,哈哈。”
皇帝又露出奸诈的笑容,这个皇帝如今搞的不是阴谋,全是阳谋,让人防无可防。
看来皇帝已不像刚刚上位时,那样对百官建议,言听计从了,而是每每有惊人想法和看法。都超出官员的想象,似乎不可理解,但仔细想想,却又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在这样的皇帝手下做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只用认真完成交代的任务即可。
内阁和六部官员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热情。
“刘爱卿,韩爱卿,你们二人理个给蜀王的旨意,就是朕刚刚所说的内容。要恩威并施,夸奖他一番,也要特别提出,不来的后果。”
“是,陛下。”
“第二件事,咱们大明朝的税收太单一,什么税收都集中在最穷困潦倒的农民身上,这是大错特错的。试想,一个大地主,大商贾,大官僚,所能为国家贡献的税收,等于一千个,一万个农民的税收。并且二者所负担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农民受不了压力,会去造反,会乱了我大明朝,要了你们的乌纱,要了朕的命。”
“所以税负改革,势在必行。朕已有方案,但朕不会说,各级官员都要提案,关于税负改革的方案。每一个人都要有奏章。”
“朕倒要看看,这大明朝的官员,有多少是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真正的为我大明朝考虑,而不是只为自己考虑的人。”
“真正提案得我心意的,朕必予以重用。而那些每日只知道,捕风捉影,天天都惦记弹劾他人,踩着别人往上爬的人,朕也会让他们,处处碰壁,而且血流成河。”
“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有什么想法,说出来,我们一起参详参详。”
这第二件事比第一件事更加惊心动魄,若说第一件事,为民为国,大家都可以看到其中的好处,执行起来,不会有太大阻力。第二件事,就牵扯太多的利益。皇帝虽说税收的问题,要集思广益,但也指明了针对方向。
大家都不是傻子,都明白皇帝想拿哪些人开刀。但因为利益牵扯,这可实在不是一件好差事。
果不其然,左都御史张问达道:“陛下,此事实在是干系重大,刚刚取消矿税,这时提税收之事,是不是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