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司空府议事厅。
司空曹操端坐中堂,右手边站着的是军师祭酒郭嘉。堂下左右列站着尚书令荀彧、东中郎将程昱、许都令满宠、京兆尹司马防、太尉杨彪等朝堂重臣。
“既然都到了,便开始吧!奉孝念吧!”
只见郭嘉手中竹简缓缓张开念道:“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奏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正是历史上声明赫赫的招贤令!
这封原本在建安十五年才颁布的招贤令,在这个时空下提早十年出现了!
读完之后郭嘉言赞道:“司空这封招贤令笔力雄健、气度恢弘,天下英才见到后必能感念司空求贤之诚,接下来天下英才怕是要蜂拥而至了!”
郭嘉出身于寒门,虽天纵之才,然为人放荡不羁、不拘小节。汉家举荐贤才制度是察举制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渔轮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举荐出的人称为‘孝廉’,随着东汉世家门阀的逐渐做大加皇帝昏聩朝廷腐朽,选什么人自然就成了世家说了算。郭嘉这样的寒门子弟一向为世家子弟所看不起,这招贤令挑战了世家的权利,给了天下寒门一个机会自是让郭嘉由衷赞叹。只是这也必然遭到一些世家的反对。
果不其然,话音刚落只见太尉杨彪出列言道:“司空,我汉家四百年选举之法,向来都是选举德行优良之人。司空这封求贤令却公然选择那些空有才华却也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人,如此一来岂不是鼓励了那些小人?这恐怕多有不妥吧!”
曹操闻言抬起头看向杨彪,缓缓开口怼道:“什么是德?临阵能致胜,不使将士枉死于沙场是德!治国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冻馁之苦是德!若要依靠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只会摆架子、装清高,吃着国家俸禄不干实事的伪君子,国家没那么些钱养那么多闲人!”
“孤要的是能平定乱世的有用之才,而不是一帮拖后腿的废人!”
这一番话当场把杨彪怼的下不来台。就在气氛逐渐尴尬的时候,尚书令荀彧出列谏言道:“司空,袁绍于边境厉兵秣马,只待气候齐时便要挥师南下。大战在即,谣言四起,此时如此大规模招贤是否有些操之过急?”
荀彧此时这番话自然不是为了反驳曹操。荀彧虽然也是世家子弟,但他是真正的品行高杰,气度雍容之人。招贤令他不见得会赞成却也绝不会反对,因为他知道这对戡乱天下是有用的。之所以出言一是为了给让被曹操怼的哑口无言的杨彪一个台阶下;二则是为了缓和曹操与汉臣以及他们所在世家之间的关系,希望他们能给他和颍川荀氏一个面子;三是真的大战在即多少有些不和适。
曹操看着荀彧笑着说道:“孤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袁绍虽拥兵百万,但在孤眼中不足为惧!酒照喝,日子照过,人才照选!”
其实曹操也知道现在不是时候,可袁绍天下第一大诸侯的威势太重!没办法,人心慌乱,这时候招贤有稳定人心的作用。
二来看看曹操麾下的组成就知道了主要谋士除了荀彧、荀攸、钟繇之外,郭嘉、满宠、程昱、毛阶都是寒门。手下一干将领除开曹氏夏侯氏宗将,张辽、乐进、李典、于禁、许褚等都是寒门(地方豪强在世家眼中比寒门都不如)境内的世家向袁绍私信示好真以为校事府不知道?只是实在太多了,只要不是泄露机密、暗中合谋曹操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都处理了谁来治理地方?可这也激起了曹操到怒火,既然你世家不忍就别怪我曹操不义了,于是为了遏制世家招贤令应运而生。
这三来嘛出征在即,许都有些猪猡不安分,得抓紧时间赶快清理,招贤令和他曹操本人就是钓鱼的鱼饵,就看这一网能捞多少大鱼。不过这还需另一件事情的配合。
“许都每月初一可还有月旦评的风俗?”
“有”郭嘉回道:“自迁都许都以来,民生逐渐安定,月旦评的风俗也随之逐渐恢复了!”顿了顿,郭嘉有些讥讽的继续道:“许多外地名士也会奔赴许都求一语风评。毕竟,有了风评才好入仕求官嘛!”
“嗯,奉孝,主持月旦评,品鉴人物文章的是哪位名士?”
“回司空,正是许都第一名士,太尉杨彪的公子,杨修杨德祖!”
“早就听说杨公子才华横溢,智气超绝。后日便是初一,把招贤令都挂出去,让那些有求官展志、欲要扬名天下的都来参加月旦评,以风评作为评定才华衡量人才的标准。孤帮杨公子办一场轰轰烈烈,声震天下的月旦评!”
杨彪急了,赶忙出列说道:“招贤令事关重大。犬子虽有薄名,但终究是年轻气盛,才华有余稳重不足,实在是难当大任,还请司空收回成命!”
曹操笑了笑说道:“月旦评的规矩向来是声明在外的名士主持吧!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此当年许劭兄弟予孤之评语嘛?哈哈哈哈!”
“这样吧,既然你觉得令郎不够稳重,那我便派遣荀令君与司马公来共同帮助杨公子举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