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一路上可以走走停停,但既然已经来到了江州,离浔阳不过咫尺之遥,却不能逗留,反而要一副雷厉风行地做派,命江州知州周述次日即陪同他一道前往浔阳颁发金匾,御赐楹联等物。周述巴不得他快点交卸差事,自然无不从命。
九江陈氏乃是历代受封的大家族,对接待钦差乃是驾轻就熟。浔阳县内边有陈氏族人迎候钦差,越近陈家村,道路越是平整洁净,两旁遍植桑树,孩童背着竹篓在半山的林间采摘山果,一派田园风光。
“当年先祖陈旺带领族人来到这里,尚且是荒山野岭,陈氏族人胼手砥足,方始开创了今日的局面。”在浔阳县迎接钦差的陈景良颇为骄傲地介绍道:“这道路两旁除了桑树之外,山坡上还遍植了桃李等花果树,春日繁花烂漫,乃是难得的美景。”
江州知州周述也笑道:“正是,寻常村落,各自经营田产,那来心思去营造这样的人间美景,唯有三千口聚族而居的义门陈氏,方有这样的气魄。这九江陈氏的四绝,不知钦差大人可曾听过?”
陈德见旁边陈景良脸上露出矜持神色,便知这周述是搔到了痒处,知趣地问道:“咦?居然还有这等说法,还请周大人见教。”
周述作为当地的父母官,治下有这样一个天下道德楷模的家族是万分得意的,便道:“这四绝乃是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见陈德流露出疑惑而洗耳恭听的神色,周述更得意道:“这堂前架上衣无主,说的乃是,放在堂前架上的衣服乃全族公有的,穿衣全看是否需用,待客穿好衣,劳作就穿粗衣,衣衫不用时则全部挂于堂前。”
“哦,竟有此事?”陈德奇道,侧头看看陈景良身上上等的绫罗衣衫,笑道:“若是景良兄这等上佳衣衫也是挂于堂前任人取用吗?”这九江陈氏名震当时,一门多人出仕,官居节度的陈德与陈景良称兄道弟,也不算是自谦过甚。他这问题虽然有些尖锐,却也是拜访陈家的客人听到“堂前衣无主”这节时常问的问题,陈景良温和的笑着解释道:“在下这身衣衫也是挂在堂前,不过陈氏义门,接待上差的事宜俱由在下主持,是以别人到很少取来穿用。”陈德笑着朝他拱拱手,心道,既然这接待宾客者有专用的衣衫,那其他专职的管事,族中长老自然各有自用的物事,虽然挂在堂前,却是谁也不敢去取用的。就好像后世小单位配车,虽然没有说明是给头儿用的,但谁也不会头大到去向顶头上司要车钥匙一样。这看似公允的法子,不过是将对物品的占有按照等级刻在了人心里罢了。
周述心中暗笑,这初来拜访九江陈氏的客人总也不信天下竟有将孔孟之道发扬到如此极致的家门,却总是被折服而归,他也极享受这个看着别人被折服的过程,见陈德不再说话,他接道:“这三岁孩儿不识母,说的族中的婴孩都放置在一起哺育,不分你我。只要有孩儿一啼哭要奶吃,任何一个有奶的妇人见到都会喂奶,时间一长,小孩自然不分辨谁是自己的母亲。”他讲完之后,捻须微笑得好不猥琐。陈德心道,这原理和后世的保育院相似,只不过连女工的哺乳期也给剥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劳作。
“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说得乃是,这义门陈氏子弟自然是诸陈氏先辈教化得极好的,可外姓嫁入的女子却不然,子曰‘唯女子与小人其难养也’,是故陈氏祖训家中子弟不可偏听妻室言语。族中男子每日一同出门耕田,日落而返,岁末所入全收入全族仓廪,族中三千口同炊共饮、击鼓传餐,家无私灶,是以人无怨言。”陈景良颇为得体的继续解释道。
这陈景良面容白皙,肚腹隆起,显然不是经常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的人,陈德笑道:“景良兄休要欺我,你这模样,分明是自幼束发观书的书生,哪是每日都要下田劳作之人。”
陈景良听陈德如此说,愣了一愣,方才答道:“陈氏乃耕读传家,在下不才,幼时被族长选入家学中读书,确实从未耕田。”陈德误以为他也要下田劳作,对一个读书人而言,不亚于是一种侮辱,就要像以为一个将门子弟是普通军户子一样。陈景良见陈德如此无礼,话语间不免有些生硬。周述忙笑着打圆场道:“陈节度乃是武人,不知景良兄乃是进士出身的才子呢,只不过他情愿归隐故园,不屑于如吾等一样做个俗吏罢了。”
陈景良忙谦道:“金陵伪朝的功名,不提也罢。”语间颇有自得,又表达了和金陵李氏划清界限的意思。
陈德心道,这有田同耕,有饭同吃,岂不是后世人民公社的做派,正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吃,后世那场运动造成了三年灾荒,常言道三个和尚没水吃,难道这义门陈的家教竟然如此之好,居然能够改变常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吗?更何况族中长老还有将子弟选入族学,给幼童的人生划出士农分野的权利,笑道:“听闻朝廷每年嘉奖义门陈氏粮食二十万斤,可是真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