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门口,刘辞与当值的兵士通报姓名,说明身份,并请见刺史。
“代刺史大人正在府衙,待会儿我便领你去拜见。”那守卫笑着说道:“也是老兄你有本事,一下子带来千余乡勇,否则恐怕就没有见刺史大人的资格了。”
刘辞客气了几句,他倒是听到了那句‘代刺史’,心中便也猜到了几分,大概是那郭勋已经被广阳黄巾击杀了。
“老哥你刚才说‘代刺史大人’是怎么回事啊?”
守卫叹着气说道:“前几日,郭刺史与刘太守一起出兵剿贼,却不想那黄巾贼人太过厉害,并且还还会妖法,两位大人一时应对不及,便身陨贼手。”
“什么?竟然连刺史大人与太守大人都……”
虽然刘辞已经猜到了这个情况,但也不能表现的太过平静了,否则会让人误会他目无尊长。
“是啊。”守卫说道:“不过现在却不必紧张了,宗室刘焉大人正巧在此,便代领了刺史之职,而后又有各地的乡勇不断应募而来,已经为郭刺史和刘太守报了仇。”
“是吗?”这下子刘辞倒是惊讶了一番,咂咂嘴说道:“恨不能亲手宰了贼人,为两位大人雪恨。”
“机会还是有的,前日那黄巾贼首虽然已经被诛杀,但另有两人聚集了黄巾残军,虽然声势稍小,但人数依旧很多,所以这几天代刺史刘大人正在大力募兵呢,老兄你这次带来千余兵士,刘大人见了定会很高兴的。”
刘辞点了点头,心中感叹了一番。
看来这个世界是要按照演义走下去了,即便正史没有的事情,也会悄然的转变出来。
刘辞几人跟随者守卫来到州衙前,守卫与府卫通报,然后府卫再进入通报。
等了好一会儿,刘辞几人才得以进见。
一路穿堂过院,刘辞几人被领着走到堂前,老远便听到里面传来交谈之声。
等到刘辞进到堂中之时,却是一眼便看到了堂下有三位英雄豪杰,一位双臂过膝,长耳玉面,一位赤面长髯,虎背熊腰,还有一位,却是与刘辞所知有些许偏差,他面如古铜,虬髯虎目,却又棱角分明,威风凛凛,若非那眼神中透着些许狂躁,刘辞还以为这是一位浑身肌肉的读书人呢。
想必,这三位英雄正是刘关张三人了。
刘辞很想上前与刘关张搭话,但这个时候,却只能先拜见正座上的刺史刘焉。
“在下刘辞字文越,涿郡方城县人,见州郡榜文,便与我这兄弟几人,并乡勇千余,前来应募参军。”
刘焉这时已经是过了中年,但精神却很好,见到刘辞心中不甚欢喜。
“足下也为国姓,可与皇室有关联?”
刘辞侧身,让出刘睦,并一起拱手说道:“我等确为中山靖王之后,只是身无长物,家道不兴,愧对祖先。”
“你亦是中山靖王之后?”刘焉惊讶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在座之人,也有一位是靖王后人,来来来,玄德且来。”
座上的刘备更是惊讶,听见刘焉点名,急忙站起身走来。
刘备对刘焉一拱手,便转身打量了刘辞一番。
“足下亦是靖王之后?不知是哪支血脉?”
刘辞也和刘备抱拳施礼,然后说道:“辞祖上乃是哀王讳昌一脉,传至利乡侯讳国之时,因故失了侯位,我祖上这一支才辗转到了涿郡,曾祖父为良乡候,祖父为代郡平舒令,我父也曾举孝廉,奈何在我幼时就已经故去了,只我最不才,乃是白身。”
“果真是同宗同脉之人。”刘备听完,面上露出惊喜的神色,说道:“我祖上却是陆城侯讳贞一脉,因酎金失侯,便到了涿郡安家,没想到这几百年来,竟有同宗在侧安家,相见之晚,实为憾事啊。”
“今日相聚,亦是为时不晚,你我来日方长。”刘辞笑道:“我今岁已二十有二了,观玄德风华正茂,却不知年岁几何?”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痴长二十八年矣。”
刘辞笑道:“如此说来,玄德便是我们兄长了。我来为兄长介绍,这位亦是你我同宗,乃是我亲叔父之子,姓刘名睦字敬和,兄长在上,受弟一拜。”
见到刘辞郑重的向刘备行兄弟之礼,刘睦也在一旁赶紧跟随。
刘备也急忙搀扶住二人,说道:“二位贤弟不必多礼,哈哈,敬和贤弟身姿如此雄壮,真乃上将之姿啊,文越贤弟亦是人中龙凤,他日定不为人下。”
刘睦被夸赞的心中欢喜,嘴上也客气的说道:“兄长过奖了。”
刘辞也抱拳说道:“玄德兄长过誉了,我观兄长才是一表人才,将来必有成就啊。”
刘备哈哈笑道:“不敢不敢……”
“你二人就不必相互夸赞了,小心他人笑话。”刘焉在一旁笑道:“文越既然亦是宗室,我便称呼一声贤侄了,哈哈,我皇室如此人才济济,何愁反贼不灭,朝廷不兴?”
刘辞赶紧抱拳谦让。
几人叙完宗亲之事,刘焉便命人与刘辞搬来坐席,然后众人共同落座,商讨剿贼事宜。
刘焉坐在主位之上,座下除了刘辞与刘备两人之外,亦有邹靖、泠苞等将领官吏,众人分列左右,各坐于席上。
刘睦李善等人,与关羽张飞退于堂外,关羽与李善、刘睦却是早有渊源,虽然之前有些误会,但如今两人的兄长关系匪浅,这二人也都是豪爽的汉子,互相寒暄几句也就冰释前嫌了。
却说堂内。
刘焉论起蓟县周边的黄巾贼势,说道:“前些时日,郭刺史与刘太守相继被黄巾反贼杀害,虽然我等已为两位报仇雪恨,但周边黄巾却没有损失多少,如今又有二人纠集匪众,卷土重来,并且吸纳了更多的贼寇流匪,声势浩大,据探子来报,人数约有五六万之众。我等欲要剿灭叛贼,究竟该如何计较,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众人齐声应诺,随后便开始各述见解。
刘辞初来乍到,对此地的局势还不了解,便没有急着说话,只拿耳朵来听。
最先站出来说话的,却是早就跟随刘焉的家将,泠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