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华夏还有第五大发明!【求评价票,求一切!】
“2009年,甘肃出土了两件铁器,距今三千五百年,经鉴定,是人工冶炼的铁制品!”
“2015年,欣疆也出土了三件铁块,被证实是三千五百年前的铁制品。”
“1972年,河贝藁城出土了一件距今三千四百年的商代铁刃铜钺。”
“什么是铁刃铜钺?”
“就是在青铜的铜钺上面,镶嵌铁刃。”
“当时华夏的冶金部门进行了检测,铁刃是人工冶炼的熟铁!”
“另外,在1931年河楠也出土过类似的器物,而且几乎是一模一样!”
“后来流传到饼国,饼国专家经过鉴定,同样认为是人工冶炼的铁器!”
“毫无疑问,冶铁是华夏的第五大发明!”
“《汉书西域传》中清楚的记载着,自大宛以西至安息,不知冶铁。”
“也就是说,在西汉以前,中亚和西亚任何地方,根本不知道如何铸造铁器。”
“铁的熔点是一千五百多度,早期的小型冶铁炉根本无法把铁矿石融化,也就无法锻炼出液态的生铁!”
“如果西方想要证明拥有铁器,必须要先证明他们拥有大型高温冶铁炉。”
“但是至今西方都没有发现古时候这样的大型高温冶铁炉,这是铁的事实!”
“不相信的,可以继续找西方考古专家出来,举出相反的例子!”
罗旭足足等了半分钟,没有一个西方考古学家站出来举相反的例子。
西方观众们顿时明白,罗旭所说不假!
顿时所有西方观众们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罗旭则不管他们的心情,继续说道。
“所以在西方还在用木棒石块斗殴的时候,华夏便已经进入钢铁时代!”
“华夏在三千五百年前的商朝,就已经发明了冶铁技术。”
“到了西周时期,冶铁技术就已经成熟!”
“1990年,在河楠三们峡市,虢国墓曾出土一把西周时期的玉柄铁剑。”
“经鉴定,铁刃已经是‘块炼渗碳刚!’”
“这说明,在公元前八百年,华夏的先民就已经初步掌握了炼钢技术!”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夏在西周时期,已经已经初步进入钢铁时代!”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开设了有官方专营的铁和盐的机构,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官山海盐。”
“铁能够官营,说明春秋时期的冶铁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
“只不过相对于冶铁,那个时候冶铜更加容易,毕竟铜的熔点只有1083.4摄氏度,比铁的熔点少了近五百度!”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铁器,还属于战略物品,不能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但即便如此,迄今为止华夏已经发现的可辨器型的春秋铁器共有五十一件!”
“其中十八件为兵器,其余为各种生活用具。”
“再有,常沙杨家山65号墓出土的铁剑,是目前所知最为古老的全铁质兵器。”
“这把剑的含碳量为0.5%的中碳钢,已经可以算是一把钢剑!”
“战国时期,华夏的铁器更加日常化。”
“据《管子》记载,仅一个齐国,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
“由此可知,在当时,华夏的冶铁业,遍地都是!”
“并且,战国出土的铁质农具和数量种类都特别多,战国的钢铁兵器也更加精良。”
“出土的楚国铁剑,至今寒光凛凛!”
“燕国下都墓葬出土的十几把铁剑,更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钢剑,十分的锋利!”
“西汉时期,华夏人发明了炒钢,将生铁加热到1200度以上,形成钢水,再加入精矿粉,经过搅拌便可以形成价廉质优,可以大量生产的炒钢!”
“炒钢的发明,让西汉的军队拥有了大批量的钢铁兵器。”
“放强汉者,虽远必诛!”
“正是建立在炒钢的基础上!”
“汉武帝能够最终击败匈奴,也与炒钢的大批量生产有巨大关系。”
“那个时代的汉朝,在武器方面已经远胜过匈奴,匈奴也从此被打的一分为二。”
“南匈奴臣服于汉朝,北匈奴则被赶到西方,成为西方人口中的上帝之鞭!”
“再到东汉时期,华夏人将炒钢反复加热,折叠,捶打,千锤百炼,终于锻造出更加优质的百炼钢!”
“钢铁的冶炼技术,更加的进一步精进!”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鼓风’技术进行炼铁,使得炼铁炉得到更高的温度。”
“再到东汉末年,出现了一种新的工艺,名叫灌钢。”
“到了北朝时期,冶金家綦毋怀文对这个技术进行了革新与完善。”
“这一切都记录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之中!”
“自从有了灌钢技术,钢在华夏就是寻常之物。”
“到了宋代,冶铁的燃料由木炭变成了焦炭,所以钢铁产量空前提高。”
“北宋年间,铁的价格已经非常低,大约相当于米价的两倍左右。”
“鹰国历史学家霍布森,在他的《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写到,公元1078年,仅一年华夏就生产出12.5万吨铁!”
“而直到1788年鹰国的铁产量也只有7.6万吨!”
“并且在宋代,我国钢铁已经大量出口。”
“具体的实例有,我国的‘南海一号’乘船上发现大量的铁锅,铁钉等各种铁制品!”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华夏的钢铁输入,西方所谓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很可能将没有爆发的可能!”
“要知道任何事物的成熟,都不可能是突然的,一定是有一个过程的!”
“而冶铁起源于华夏,是华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不容置疑!”
“将冶铁称之为华夏的第五大发明一点都不过分!”
“西方人想靠伪造几件来路不明的铁器,就想抢夺华夏钢铁的发明权,简直是痴人说梦!”
罗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