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惊讶道:“您怎么知道?”
杨鑫淡淡一笑:“我不仅知道他叫马和,还知道你准备赐姓他为郑。”
朱棣暗暗称奇:不愧是仙人!
已经发生的事情他能知道也就算了,
就连还只是一个想法的事情,也逃不过仙人的眼睛。
朱棣在惊奇的同时,又有些忧愁:“可是此人有什么问题?但我观他忠心非常,与那些霍乱朝纲的太监不同。”
杨鑫负手而立,慢慢行至朱棣身边,
“他没有问题,也永远不会背叛你。”
“你的眼光不错。”
“他会听从你的指令,七次渡船远下西洋,大明的威名将响彻诸国。”
“多次航行之中,他剿灭了反明势力、周边海盗,为民除害,卫国有功。”
“开创了‘武商’的套路,最大程度上加强了与周边诸国的贸易联系,商品流通变得更加频繁。”
朱棣听着听着,眼睛慢慢变亮。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好事儿啊!
朱棣心中确实是有派人远征的想法。
自古以来的皇帝,即位以后,谁不想扩张国土,增强势力。
只是朱棣的心,比以往的皇帝更野!
他已经不再局限于周边陆地上的邻居,
在那大洋彼岸,未曾踏足过的国家,他也想要收入囊下。
郑和下西洋,便是为他的称霸宏图打下的第一步基础:以最大程度炫耀明朝的武力,令小国臣服,令大国忌惮。
就是炫耀!
只有肌肉才是真正的硬实力,而当时的明朝,确实有那样的资本。
但,长年累月的出航,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
“但是……”杨鑫话锋一转,
朱棣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大规模的航行劳民伤财,光是建造巨大的船舰便花费无数。”
“下西洋后期,国库已经逐渐无力支撑这样的远行。”
既然是为了宣扬国威,那带出去的东西必须都是上乘的。
光是船队中最大的“宝船”,就花费了无数金银财宝。
这么一艘船,长一百五十多米,宽六十多米,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的话,可以想一想足球场。
这艘船比足球场还大!
而这样的船,在郑和的整个船队里,有几十艘。
而宝船只不过是船队的领头船而已,除了这些门面大舰,还有无数小船,用来养马,住人和运送粮食等等等等。
整个船队至少有几百艘船;
即使在今天,这样规模的船队也已经不算小了。
更何况在明朝,那简直是惊世之举!
朱棣的表情时而兴奋,时而忧虑,
兴奋是因为他的梦想竟然全都会变成现实,
忧虑是杨鑫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并不赞同。
他再次向杨鑫鞠躬,陈恳道:“请仙人指点一二!”
“想法完美,现实骨感。”
杨鑫说,“面子有了,但里子呢?长时间的远航掏空国库,后继无力,如何重振民生?”
“民是立国基础,你这般作为,无疑是本末倒置。”
朱棣仿佛被人破了一盆冷水,
登时,将他的热血浇了个灭。
身为皇帝,无人可以指责他。
他也不会在意旁人的声音,因为他就是王,他是绝对的主宰。
这样的独断专行影响了他的视线,逐渐看不到正确的道路。
而杨鑫作为一个比他更高级的“仙人”,随便对他几句点拨,
却能令其惊醒。
“感谢仙人赐教!”
朱棣再次行礼,这次不是单膝跪地,朱棣的两腿结结实实的砸在了木地板上,“感谢先生救我大明!”
杨鑫没有扶他,他便一直跪着,
直到朱棣彻底清醒,决定取消远航的计划,
杨鑫才漫不经心道:“你计划的失败,再与对自身实力错误的估计。”
“好船、好马,宣扬了国威,却消耗了国库。”
“但假如,你不花费国库一金一银,便可获得远洋的舰队呢?”
朱棣双目圆睁,显然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过了半晌,才试探着说:“这……?”
“仙人这是何意?”
杨鑫:“你来到此地,便是与我有一段机缘,我愿助你一臂之力。”
朱棣嘴唇颤抖,“仙人,你愿赐我远洋舰队,宣大明国威?!”
杨鑫淡然道:
“怎么,这就害怕了?”
“不是想令大明之号远扬四方,令诸国听之胆寒,令天下人神往?”
“不是想扩张领土,让周边全归大明版图,行大明之事?”
这一字一句,全然击中了朱棣的虚荣心。
听得他如痴如醉,心潮澎湃。
朱棣注视着杨鑫的双目,在里面看到了鼓励、赞许与期望,
终于下定决心,大声道:
“吾要远航,请仙人助我。”
“吾要万国朝拜,世人臣服。”
“吾要日出之际、月升之涯,皆是大明领土。”
“吾要这天下,与我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