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门公司的探索范围将会越来越广,相应的通信技术也必须升级。
否则航天器在几光年外,发现了重要资源,向蓝星指挥中心汇报。
用电磁波通信,讯息要在几年后才能到达蓝星,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电磁波只能以光速传递信息,带宽还极其有限。
30万公里每秒的光速,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但是对叶尘来说,这简直是龟速!
通信技术必须升级,刻不容缓!
首次测试当中,子卫星抵达比邻星系星系,由于距离太远,无法与蓝星指挥中心联络,信号传过来要4年之久。
只能等待子卫星穿越虫洞,抵达火星后才能与之联系。
然而,就算是与火星通信,也有着20分钟的延迟,带宽也受到限制。
为此,叶尘决定研发划时代的通信技术,彻底告别电磁波光速的限制。
那些画饼公司宣传的量子通信,只是加密技术,本质上,还是传统通信技术。
叶尘所要研发的是真正意义上,无视空间,时间的通信技术。
这就需要用到量子纠缠态。
简单来说,两个粒子的某种物理性质处于纠缠态之中,就会有特殊的效果。
例如处于自旋纠缠态的两颗电子,其中一颗为向上,另一颗必然是向下。
这种效果无论距离多远,都会存在。
即使一颗在蓝星之上,另一颗在100亿光年外,这种效果依然存在。
通过某种手段,将蓝星上的电子自旋方向改变,另一颗电子的自旋方向会立即改变。
这种特性的先决条件是纠缠态。
可惜的是,对粒子的观测行为,会立即导致两颗粒子波函数坍缩,失去纠缠态的奇妙特性。
不观测就无法得知任何信息,观测就会失去纠缠态,这是异常棘手的难题。
但对绝世天才叶尘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叶尘要解决的是,在保证纠缠态维持的情况下。
也就是在不观测的情况下,得知粒子的状态已经改变。
有着整套人造虫洞理论,没有人比我更懂时空!
粒子纠缠态的特性,之所以相隔数百光年也能立即生效的特性,是因为两颗粒子间依然有着‘联系’。
观测行为会导致这种‘联系’断开。
对其中一颗粒子进行操作。
信息会瞬间通过这种‘联系’传递到另一颗粒子。
而这种‘联系’不在这个时空之中,叶尘要做的是,找寻这种‘联系’的蛛丝马迹。
叶尘称这种联系为纠缠桥。
首先,纠缠桥不在我们所在的时空,直接找到纠缠桥非常困难。
但是,纠缠桥在给粒子传递信息时,会和这个时空有信息交互!
就从这里下手,叶尘立刻着手准备实验。
花费10亿龙币,购买了一处设备。
设计好实验,得到自旋纠缠态的两颗电子。
将两颗具有纠缠态的电子,分别放置在完全隔离的室内,改变其中一颗的自旋方向。
纠缠桥会立即将状态改变这一信息,传递给另一颗粒子。
虫洞激活时的参数特征,叶尘非常了解。
他所要做的,就是找出纠缠桥在与这个时空交互时的参数特征。
单单一座纠缠桥的信息传递,可能很难引起仪器的数值变化。
就像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会很困难,但是几百页的厚度测量起来却容易很多。
叶尘在收集了大批纠缠态电子,批量改变其自旋。
这些粒子具体自旋方向未知,但是在通过仪器后,其中上旋会变为下旋,下旋会变为上旋。
“报告,一切准备就绪!”
“开始实验,测试时间10分钟。”叶尘下达命令,实验人员纷纷退出隔离室。
a隔离室仪器激活,其中的粒子的自旋方向以一定频率反复横跳。
b隔离室内,各项仪器不断收集着数据。
5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关停仪器,用新的纠缠态粒子再次进行试验。
3天的时间,叶尘收集了大量的试验数据。
经过清洗数据,叶尘发现每当a室内的粒子开始改变自旋方向时。
b室内的仪器数值会同时按一定规律,有微小的浮动。
如果是其他人,并不知晓这些这些浮动意味着什么,而叶尘则清楚,这就是纠缠桥与时空交互留下的蛛丝马迹!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量子通信!
找到这至关重要的钥匙,人类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即时通信。
哪怕两地相隔整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