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拂袖沉思。
大唐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若是能有个宰执之才,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唐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科举的影响力,逐渐分化掉世家大族的力量。
李世民走进大殿,漫步在考场上,非常希望这帮人能给他支楞起来。
李麟远仍在书写,写的很认真。
写到经济篇的时候,科举发的答卷纸便被用完了,他只得举起手。
李世民注意到举手的李麟远,虽然大唐没有有事举手的习惯,可他观察了李麟远的神情,大致做出来判断。
天色渐晚,李世民愈发好奇,干脆自己走了过去,轻声问道:“何事?”
“稿纸用完了。”李麟远指着面前的卷宗,上面已写了密密麻麻的答案。
李世民听到李麟远的回答,二话没说,亲自去取答题纸来,铺到李麟远的桌子上。
这般动作,自然被谢“起居注”的史官记录在册,将来便可拿出来好好宣传。
一个是礼贤下士的开明君主,另一个是参加科举的人才。
既能提高李世民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又能提高科举取士才子的地位,绝对是双赢!
李麟远继续书写,李世民则拿着李麟远写好的内容看了起来。
哪怕身为帝王,拥有大量的处理政务经验,李世民都必须承认,李麟远所说的极有道理,固然有些地方有些生涩,并不一定能推行下去,可考虑到李麟远年纪轻轻。
这点小问题,不过毛毛雨罢了。
好东西啊,好东西……
李麟远所写,大多是后世经验,以及从信息大爆炸时代吸取的知识。
后世知识已经变得很廉价,甚至不用什么钱,便能获取大量智囊的见解。
开启【过目不忘】的天赋之后,李麟远对此融会贯通,书写和运用的极为流畅。
李世民暗自咋舌,心道:“想不到,大唐竟有如此年轻的英雄豪杰!”
一想到这豪杰还有从军的念头,太宗皇帝就更喜欢了。
能文能武,精心培养的话,日后必然是宰执之才!
殿试持续的时间很久,远非后世考试可比,夜幕降临,宫里的太监们掌灯,照的大殿亮如白昼。
李世民仍在阅读李麟远的内容,随着阅读的不断加深,他的眉宇逐渐凝重,甚至闪过一丝不可置信。
作为皇帝,他清楚大唐的弊端,在于尾大不掉的世家大族,以及北方草原和高句丽的威胁。
然而,他没没有想到边陲之地藩镇化,节度使尾大不掉的问题。
贞观七年,大唐正在不断壮大,扩土数千里之广大,藩镇和节度使的问题极为微弱。
李麟远的推演,却显示了大唐有在节度使作乱的情况下,面临绝境的可能。
节度使和藩镇只是其中一个问题,李麟远写了大量的内容,涉及到地方王公贵族,豪商富人,边陲贸易,科技发展,技术能力……
李世民放下卷宗,走到大殿独属于他的龙椅之上,久久不能平息。
多智近乎妖!
没错,必然是达到了这种境地!
便是帝王,也无法涉入那么多领域,并且拥有这么深的见解。
万万没想到,一个科举竟然发现了一个这么顶级的绝顶人才,实在是意外收获。
李世民原打算借机提高科举的地位,如果说,他只看到了李麟远写的前十分之一内容,那他会点李麟远为状元,进士之首。
可是看到了后面,他一个皇帝都无法保持冷静。
不能让李麟远的答案流传出去,此等见解,堪称帝师!
古往今来,千年风云之中,能被称为帝师的寥寥无几。
李世民的胸怀够大,多年驰骋疆场,使得他实力非凡,足够自信,也正是他足够自信,所以才能接纳李麟远这般的人。
若是换成妒忌手下才能的某些庸主,怕是不会让李麟远离开大殿!
但李世民会用李麟远,却不会把李麟远的卷宗公布,甚至不会让考官评分。
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殿试结束,李麟远揉了揉脖子。
有点累,手也有点酸。
还是第一次聚精会神的写东西,过目不忘的天赋果然强悍,帮他把后世信息大爆炸的种种信息融会贯通,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超时代人形百科全书。
走到大殿之外,回头看一眼宣政殿的模样,着实大气磅礴,繁华昌盛。
大唐,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包容,领土覆盖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的超庞大帝国!
李麟远握紧拳头,暗自发誓,要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让属于华夏的文明远泼世界,为后世子孙开创一个更为庞大的体系。
最好的土地。
最好的江河。
最好的海洋。
最好的牧畜……
统统都要拿到手里!
大殿之内,李世民走到李麟远的座位,暗自收起了李麟远的卷宗。
绝不能让卷宗流传出去,一方面是保护李麟远,避免其在羽翼未丰之际便被迫害;另一方面,更是保护大唐帝国。
这卷宗写了大量的唐帝国弱点,万一被有心人利用,说不定会给大唐带来不少麻烦。
李世民颇为苦恼,藏了李麟远的卷宗,又如何提拔李麟远呢?
科举嘛,总得给李麟远一个名头。
拥有这般见解的人,不给一个前三甲,总有些说不过去。
可是给了前三甲的话,必然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一旦别人注意了,总会把目光投到李麟远的卷宗上,到时候查不到李麟远的卷宗,可就不好办了。
难道真不给李麟远一个名头,让他名落孙山也太屈才了。
李世民拿着李麟远的卷宗,前往后宫,找到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可谓一路相互扶持,堪称贤良淑德,在很多问题上会帮李世民排忧解难。
见到李世民来了,长孙皇后放下手里的书卷,抬起头问道:“陛下,有什么烦心事扰到你了?”
李世民把手里的卷宗放到长孙皇后面前,叹道:“观音婢,朕今天遇到了一个非常了不得的年轻人。”
“哦?了不得……”长孙皇后笑了笑,“能得到你这句评价的人,不多。”
“你先看看卷宗,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朕说的了。”
长孙皇后捧起卷宗,仔细越多起来,不过几分钟,她就变了脸色,微微皱眉道:“谁家的儿郎写的,莫不是某个世家?”
“不是世家出身,孝恭家的庶出子。”李世民伏案,啧啧叹道:“真没想到,他的后人能有这般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