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让老曹患上偏头痛 > 第十一章:我就打了,怎么了!【1/7再求波数据!】

第十一章:我就打了,怎么了!【1/7再求波数据!】(1 / 1)

“二公子怎么救了卫公的?”

曹操冷笑道,“当年卫兹是鲍信部将,不过他声明远播,少年时好游侠,身边聚集了无数豪士,有大贤风范。”

“当时张邈有八厨之名,乐善好施,于是便投了去,只不过后来发现,那只是士族之人,用来博名望的手段,所谓的乐善好施,实际上是嫉贤妒能。”

曹操乐呵呵的左右笑道,“我和袁绍,还有孟卓是从小玩到大,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最清楚不过。”

“恰逢……讨董,”曹操的语气忽然低沉了下来,看向曹仁,这么一说,曹仁立刻就明白了。

“汴水之战,当初是子御缠着卫公不让他去?”曹仁忽然想到,那几天确实是。

子御这孩子缠着很多人,并且明言绝对不能去追董,他必有埋伏。

结果曹操话从大后方传到曹操耳中的时候已经晚了,而当时离曹臻最近的就是卫兹,无奈之下,卫兹一个人留下来照顾这孩子,还气得吹胡子瞪眼,差点打了他一顿。

而后没多久,就传来了曹操在汴水被徐荣埋伏,大败而回的消息。

鲍信重伤,他的弟弟鲍韬战死,若是卫兹在的话,也会战死。

所幸被曹臻缠住,他没去,保了一条命。

从此才离开了张邈,带着手下门客,将士,集结乡里,将家产大部分变卖,全部留来支持曹操。

也因此,卫兹地位后来居上,已经超过了张邈,虽然官位不及,但人若是拿他们相比,都会更加尊敬卫兹,尊称一声卫公,也因为这件事,卫兹对曹臻始终有一种感恩在心中。

不曾真的讨厌过,反而是无比宠爱。

所以此事说起来虽然玄学,但曹臻那时候以六岁的年纪,给卫兹留下了救命之恩。

于是曹操很放心自家的儿子在他那养着,因为卫兹本身就是个大忠大义之人。

“主公,不急了吗?”荀彧忽然问道,听说打督邮的一瞬间,可是差点气急败坏了啊。

“哼哼……”曹操冷笑一声,“我倒的确是没什么急的,方才文若一番话提醒我了,这孩子有奇才,懂局势,会筑造兵甲,还不遵循礼法,既然是要鞭打,肯定有他的想法。”

“先去看看,走!进城!”

他从座驾上下来,骑上了多是礼仪用的威武大马爪黄飞电,纵马疾行去。

……

不过曹操还是来晚了,他赶到北门的时候,典韦已经护着曹臻准备离开了。

那督邮名叫牵英,小士族之人,暗中鱼肉很久了,中饱私囊,和张邈关系很近,在曹操入主兖州之前,更加放肆,只不过来了之后碍于威名收敛了很多。

但凡是当官的,士族之人,或者与宦官有些什么关系的官吏,其实都很怕曹操。

因为在当初,曹操还只是一洛阳北部尉的时候,就敢设五色棍打各种权贵。

现在得了一州之主,只会更加厉害。

牵英当然也怕,张邈也不想和这混小子再有什么瓜葛,所以都避之不及。

谁知道,今天还是忍不住被揪出来了。

今天上午,曹臻带着典韦,还有卫兹的七八个门客,一百侍卫到了北门,立了一根柱子。

对百姓说,只要谁能把这柱子扛到东门,他就给十金。

刚开始没人去,但是却一下子吸引了几千百姓的注意,而且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如今是冬去春来的时候。

黄巾蛾贼刚刚剿灭,大家还没来得及从庆幸的喜悦里出来,又没到春耕的时候。

于是都比较闲。

见到有乐子看,肯定都聚过来了。

起初,大家都觉得是这个二公子又在胡闹,一根柱子搬到东门,直接给十金?!这不是扯淡嘛。

而且很多人都觉得,你给十金又怎么样?!

不还是要被这些赋税,官吏巧立名目给全部拿走?在手里能留多久?!

所以基于这样的想法,谁敢去拿,也没人愿意相信,他们在这看着就是为了看热闹,这公子爷最后若是下不来台,看得他丢脸也好。

毕竟陈留境内曹子御,已经快成大恶少了!

就在曹臻以为真的没人敢来,要准备让典韦去当“托”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什么……

于是又加了一副兵甲,长枪在十金之后,“谁来接?!枪在手,跟我走!”

一声听起来略显稚嫩的怒喝,有人眼睛似乎亮了起来,这是招揽?!

若是进入这二世祖麾下,是不是就不用怕官吏了!?

“搞得!”有人的心中狂喜,有人按捺激动,也有人觉得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机会。

但是这么一搞,在北部的督邮就坐不住了啊,这孩子是要做什么?!这不是鼓动人心!?

于是他连忙带兵出来围住北部的城门口,然后和二公子对峙,在一番友好的问答之后,典韦果断把他捆起来,曹臻过去一阵鞭打。

打到最后,督邮都被打哭了,这小孩儿看似只有八岁,但是力气却极其大!

每一下都可以在身上打出血痕。

然后就立马有人出来扛了那木柱!一路扛到了东门,而拿走了十金作为赏赐。

这十金!是卫兹的门客凑出来的!

说是曹臻赊着,以后还。

张邈听到消息,迎接了曹操之后率先赶过来,气得在马上直跳脚!

“无法无天!!你敢打我的人!!”

曹臻挺直了腰板,理直气壮,稚声稚气的道:“我就打了,怎么着吧!”

最新小说: 大唐正衰公 寒门贵子 全能文艺兵 天宝风流 庶门 阳光大秦 幕府将军本纪 永历四年 民国的春秋 南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