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谋定天下(1 / 1)

卢植则是对马超说的话很感兴趣,他似笑非笑,眼神之中却又带着几分认真的看着他。

“这年轻人当真有些意思!”

卢植身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师兄,这辈子南征北战,可谓是为汉室操碎了心血。

但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主要不是军事,而是在儒家经典上。这也对应了朝廷的病状。他清楚的明白,现在状况是汉室衰弱,人才凋零,偌大王朝如广阔天空,有用之士却如空中雄鹰,庸庸鸟雀觅食多,傲然雄鹰高飞少。

他想要的不是文人专政,也不是武将横行,他想要的,只有儒将如柱擎天,只有儒将,合文融武,以干戈平天下,御儒学治万民!

他是涿郡人,也是涿郡最有名望的人,数年之前带了两个弟子,他将身为是将领与经学家的知识,通通教诲与两位弟子,而这两位弟子,也不负所望,董卓霸占洛阳,他们揭竿而起,兵锋直指洛阳,这让他老大欣慰。他们两位就是公孙瓒与刘备。

他不知道的是,后世托刘备的福,不管哪个提到刘备,都说他是卢植的学生。他是东汉政权的救火队员,哪里有动乱就派到哪里去。

可是如今他自家人清楚自家事儿,公孙瓒与刘备虽然起兵反董,无奈根基浅薄,别说他们两个,就算是这十八路诸侯合在一起,也打不下董卓那支虎狼之军,西凉铁骑,真是名不虚传,他一想到那肃杀恢宏的军队场面,就不禁叹了口气。

而伏完心中当时就是一动,莫非,马婵所说的,并不是玩笑之话?复又想起先前曲词言中隐晦,眉头不由轻皱,拱手问道:“保国如此说,莫不是有意做一番大事?”

众人眼睛一亮,不自觉地看向马超,他们身为汉室忠臣,十分渴望有志之士加入他们,他们现在缺少的,就是有影响力、手握大权的忠诚之士!

不过转念一想,这马婵若是效忠董卓,此番只是出言试探呢?

想到这里,众人霎时出了身冷汗,是了是了,马婵已位极人臣,在这偌大洛阳,可谓是董卓一言之城,他效忠董卓安安稳稳,前途没有一丝担忧,帮助他们反而会遭大祸,他又怎肯冒这天大风险?

正当众人内心患得患失之时,谁料马超出语石破天惊:

“黄巾之后,便是董卓,然皆以为乱之始也。黄巾之乱后,天下间众诸侯纷纷拥兵自重,此番虽名为讨伐董卓,又有哪个是为了大汉江山,不是为的私利?婵敢断言,讨伐董卓结束,即为群雄割据之始也!弱肉强食,大好中原,谁人可为主,未可知也。”

马超突然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脸上同时浮现出无奈,愤怒一系列的情绪。

“!!!”

卢植原来是眼观鼻鼻观心,正襟危坐的模样。却是听到马超这话,顿时胡须乱颤,眼珠子瞪的极大。

“气吞山河万里!”

他脑海里下意识地浮现出了这几个字,不禁暗自苦笑,这段时间以来,以为对方不过是在江湖中争雄,哪想到他居然志向在天下。

“要是朝廷中人像他这样就好了。”

卢植神色一阵黯然,这些年来助大汉征伐天下,可到最后一直为他人做嫁衣,若仅仅是这样倒也罢了,毕竟他们几个老人没有太多野心,可官场上的黑暗实在凉透了他们的心。

地方官员之间为了争功互相掣肘,导致缕缕坐失良机也就罢了,可朝堂那几个阉人,甚至也经常下黑手,要么是军饷拖欠,要么是粮草故意耽误……各种龌龊的手段导致战局失败,只为了多一个攻讦政敌下野的理由!

这点卢植皇甫嵩等人深有体会,他们无数次想提剑上朝一剑刺死狗宦官,无数个夜晚他都会闪过一个念头:要是卫霍二人在世就好了,到时候虽然不敢说攘除外夷,但从此让宦官政权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还是能做到的。

可是这种念头不过一闪即逝,卢植清楚这种想法有多么幼稚可笑,别说是他,现在就算是全部的官员加起来,想必都拿不下董卓一人吧?又怎么可能控制得了朝廷?

朝廷,向来都是数个势力集团互相制衡妥协的结果,而现在的状况完全打破了平衡,可谓是前方悬崖深渊,唯有舍命一越,方能得到生机!

而马婵的志向却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既然不能做到,那打破一切规矩,涅槃重生,建立一个新的大汉呢?

他想到这里立时站了起来:“保国…保国此言怎讲?!”

马超注意到了卢植爱国心切的意念,同情地看了他一眼,颇为伤感道:“我自认不是什么善心泛滥之人,但着实不愿见这天下陷入昔日战国之局面,谁又知晓,汉室会不会步春秋后尘,二百年的战争,足以摧毁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马超声音平稳,仿佛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感觉。

“我要做的,是效仿前汉冠军霍去病,攘外安内,复我大汉天威!”

宽大的衣袍无风自动,在众人眼中,他们面前的马婵似乎已是脱离凡人之筹,宛如谪仙临世,天赐光芒,好不耀眼!

马超猛地一挥衣袖,声音洪亮:“但仅凭在下一人是远远不够的!今吾于此,还望诸位助吾一臂之力!”

直到此刻,马超的目的,或者说是雄心壮志才彻底显现于众人面前!

众人闻言,如今已经不能正常思考,模模糊糊中脑袋中似乎只听得清攘外安内几个字,刹那间有些心动。

“哈哈,世人皆言我卢植儒将傲然,想不到,此间还有更甚我者,植却是甘拜下风……!”卢植的眼角落下一缕泪水。

他知道,汉室还有希望!

“保国真是好气魄!”马超如此豪迈,赤诚相见,蔡邕也是忍不住喝了一声彩,微沉吟了下,方又道:“想要吾等帮助,却也不是不能……只是,此之前,邕尚有几个问题,若保国能为邕解开心中之惑,邕之贱躯,就是从此卖与保国,又有何妨?”

马超微微一笑,能得到当世儒林领军人物如此称赞,相信离获取其余人的衷心也就不远了。自己倒是有充足的自信回答他的问题,且让对方心满意足。

“蔡先生尽管说来!”

“邕的第一的问题就是,若公子将来得了天下,将如何待天下之百姓?”蔡邕虽有名气,但却比不得卢植王允等人出身,最先想到的,就是百姓的问题。”

“在婵看来,这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马超叹息说道。

“嗯?”蔡邕一听,眉目一蹙,不解地问道:“保国,这'亡,百姓苦',邕理解,但是这'兴,百姓苦',却是从何说起?”

王允也是一副看你怎么回答的表情望着马超,在他看来,这话说的莫名其妙,明显是前后矛盾,无从可解。

马超微微一笑,道: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同理,大汉朝也是如此,无论是前朝长安,亦或是今朝洛阳,哪一京都的落成,百姓又少了疾苦?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蔡邕沉默。

身为儒林寒门出身,蔡邕又怎会不知道马超所说的,乃是事实。秦王朝且不去说,单说高祖、武帝,乃至后来的光武中兴,可以说,天下太平,但是,死在繁重的劳役下的百姓,又有几何?

马超站起身,慢步踱至大厅门口,轻轻的声音伴随着庭院的梅花香味,飘渺传至众人耳畔。

“我自幼生长在西凉城下,诸如此般惨像,见过不知繁几,虽然见得多了,但我并未麻木!我自幼通读三略六书,知朝代之更替,无不是在说百姓之重要。”说着说着他便想起了后来李二。

他话语微顿,形容道:“正所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只看到了世家大族的重要,然却不知,动其根基者,却是百姓。正如秦王朝,动其根基者,正是陈胜、吴广的起义,相对的,张角的黄巾起义也是如此,虽然被扑灭了,但是,谁又能否认,大汉之根基未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言精辟至极,让在场读圣贤书多年的大臣们直念惭愧。

如此之言,怎叫诸位不深省其意?,怎能不自认不如?

最新小说: 范进的平凡生活 大唐之圣 大唐盗帅 抗日之小将传奇 三国之我是无名氏 惊雷 抗日之土匪军人 乱世扬明 唐雄 三国小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