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在唐军大营。
罗艺、安修仁带着各自的副师长,再次来到李承道行辕。
李承道手拿一根两米长的细木竿,指着沙盘说道:“我料定高句丽军必去而复返,而且就在这一两日内!”
话音才刚落,轮值的薛万均便进来禀报道:“殿下,高句丽军又回来了!”
“我去,太子殿下神算啊!”
“诸葛亮也不过如此吧?”
“诸葛亮算什么,给太子殿下提鞋都不配!”
薛万彻、谢叔方、冯立、韦挺等原东宫旧属纷纷恭维道。
因为曾有过在玄武门并肩作战的经历,所以谢叔方他们四个跟李承道之间的关系,明显要比别人更加亲近些。
职务方面也爬得更高些。
比如薛万均、薛万彻两兄弟。
薛万均明明是哥,可职务只是个团长。
薛万彻明明是弟,却已经是副师长了。
李承道对薛万均他们四个也更随意些。
“你们四个够了,给我闭嘴!”李承道笑着训斥。
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和薛万均就只能一脸羡慕的看着。
这时候,罗艺轻咳一声问道:“殿下,高句丽军接下来会怎么做?”
李承道哂然说道:“接下来,高句丽军肯定就要架浮桥了,把我们还没有延伸到东岸的浮桥给完工。”
“真的吗?”
罗艺表示不太信。
安修仁也不相信。
“罗师长不相信?”李承道,“走,我们去看看。”
当下李承道便带着罗艺一行,径直出辕门来到河边。
站在辽河西岸往东看,便果然看到高句丽军已经在架浮桥。
“如何?”薛万彻便大大咧咧的道,“老罗,现在你服气了吧?”
薛万彻的这一声老罗,让罗艺感到十分不爽,你个小批崽子也跟我称兄道弟?老子在燕辽冲锋陷阵的时候,你特么还是奶娃娃。
众人正说话间,对面高句丽的大营里忽然奔出来一群骑兵。
中间那一骑白袍银甲,十分的魁梧,一看就是高句丽贵族。
那群骑兵到了东岸边,便纷纷下马,然后那个白袍银甲的高句丽贵族便从侍从手中接过一把特别长的柘木宝雕弓。
薛万彻也是个擅射的,当即目光一凝。
“这弓……”薛万彻沉声道,“怕有七石挽力。”
安修仁等人听了便纷纷咋舌,七石弓?八百多斤挽力!
“把橹盾给我!”程咬金便立刻讨来一面橹盾,挡在李承道面前。
“不用。”李承道却轻轻推开程咬金,淡然道,“对方没打算射人,投书而已。”
话音刚落,那个高句丽贵族便已经挽开七石弓,又扣了一支轻箭,再一松手,那支轻箭便化为一道淡淡的残影射向西岸。
过了至少有三秒,李承道他们才听到“棚”的一声弦响。
又过了好几秒钟,那支羽箭才飞越辽河,笃的一声钉入西岸的草地。
程咬金便立刻屁颠屁颠的跑过去,将那支羽箭捡了回来,只见箭杆靠近箭簇处果然绑着一节小小的竹管。
取下竹管打开,里面有一纸书信。
大意是让唐军退避三里,等高句丽军过河背水列阵之后,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决战。
“等他们过河摆好阵形再来决战?”传阅完书信,程咬金愕然的道,“高句丽人是不是傻?我们怎么可能答应他们?”
尉迟恭也是小鸡啄米般点头,说:“我们必须半渡而击啊。”
苏定方、秦叔宝等人却皱紧了眉头,总感觉画风有些不对。
李承道却呵呵一笑说道:“背水一战?半渡而击?呵呵,看来高句丽也有人读过我们的兵书典故啊?”
罗艺道:“这个倒不奇怪。”
安修仁也说道:“高句丽可是一贯以小中原自居。”
“是吗?”李承道微笑道,“那本太子倒要看看,他们学到了几成?”
顿了顿,李承道又一伸手说:“拿纸笔来。”
在一边的薛仁贵便赶紧拿来纸和笔奉上。
李承道刷刷写好一封书信,交给薛仁贵。
旋即又说道:“把本太子的宝雕弓拿来!”
一名东宫侍卫便赶紧将李承道的九石弓逞上来。
李承道接弓在手,一声轻喝,便将九石弓挽满。
看到李承道这么轻松就挽开了九石弓,
罗仁等人不由目光微微一凝,好膂力!
只有薛万彻等早已见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