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赶紧开始整编。”
“整编一完成就发兵。”
说到这一顿,李建成又道:“对了,完成对十二卫的整编需要多久?”
“如果十二卫全部完成整编,那至少也得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吧。”李承道说到这里忽然话锋一转又道,“但其实不用等到全部完成。”
“先整编两个卫,再加上近卫师也就够了。”
李建成道:“皇儿,那就先整编左右武卫吧。”
“这两个卫在十二卫之中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尤其是罗艺的左武卫,大多都是燕辽骑兵。”
李承道道:“遵父皇旨意,那就先整编左右武卫。”
说此一顿,又道:“不过,儿臣想把十二卫改个名字。”
“改名?”李建成讶然道,“这十二卫还有十六府我称谓沿用了这么些年,皇儿难道觉着不好听吗?”
唐朝承袭隋制,军队也分中央军和地方府兵两种。
地方府兵遍布京畿关内道以外的六百多个地方州,每个州都建有一个折冲府,募集州中正壮年的自耕农进行训练。
地方军队不是常备军。
中央军是两京关内道的府兵,是常备。
但是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没有对应的折冲府,
所以真正的中央军只有十二卫,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
李承道摇摇头说:“不是不好听,而是太复杂。”
“而且太过土气,不够响亮,不够霸气,与我泱泱大唐的气质不相符。”
“儿臣以为,不要分这个那,那个卫了,全国的军队统称为帝国陆军。”
“等将来建了海军,再加上帝国海军好了。”
“海军?”李渊道,“你是说水军么?”
李承道:“皇祖父,水军跟海军是两回事。”
“水军是内湖水军,海军则是远洋海军。”
“可以跑到四大洋、七大洲去远航作战的。”
“四大洋?七大洲是什么鬼?”李渊茫然道。
李承道道:“南极仙翁告诉我,这个世界有四大洋、七大洲,我们大唐在亚洲东端,我们东边的大洋叫太平洋。”
“太平洋宽四万里。”
“四万里?”李渊极其吃惊道,“这么宽?”
“皇祖父,跑题了。”李承道道,“说正事。”
“哦,好。”李渊道,“那我们刚才说哪了?”
“说到了军队的称谓。”李承道,“儿臣以为就统称帝国陆军。”
“然后也不分什么卫,除了直属皇帝或太子的金吾、御林、禁卫、近卫师,”
“就是第1师、第2师、第3师,依次类推,有需要就多设几个,用不着那么多军队的时候就裁撤掉几个。”
李渊皱眉说道:“但是这个府兵制……”
“府兵制不错,必须保留。”李承道点点头道。
李建成道:“那你这个帝国陆军跟府兵制怎么结合?”
“跟十六府相对应。”李承道,“可以将帝国陆军整编为十六个师。”
“京畿道编四个师,分为金吾、御林、禁卫及近卫师,由皇帝或者太子亲统领。”
“剩下十二个师正好跟十二道相对应,一道的府兵作为对应师的补充兵源,有一些道由于地处偏远,府兵员额可能会不够。”
“就从府兵过多的道进行调剂。”
“这一来,保证每一个师都有稳定的兵源。”
“而且整个师的士兵都来自同一个道,下属各团的士兵甚至来自同一个州,语言、习俗相同,凝聚力就会更加强大,战斗力也就更强。”
“而且没有战事的时候,就不需召集府兵。”
“只在长安保留十二个架子师,维持运转就可以。”
“这样就不用养那么多的军队,军费开支就能极大节省。”
“唯一例外就是中央军四个师,金吾、御林、禁卫、近卫师必须是满编师,而且装备及训练都是帝国陆军所有师中最好的。”
“这样就能确保京畿皇家安全。”
“虽然府兵制已经将地方藩镇割据的可能性大大的减小,”
“但还是要加上中央军四个常备师的双保险才行,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李建成道:“也就是说,只有京畿道的四个师是满编师,其他都是架子师,只有遇到有战事时才召集府兵进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