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月华流仙!”
“镇魔拜将台,十万天兵齐出,替父出征,战将无敌!”
太昊心分两用,一边以杀神传承九奥义祭炼这十八具化龙秘境尸骸,让其成为麾下助力尸傀。
一边以太极阴阳图神魂体,操纵着广寒宫和镇魔拜将台这两件超级神物。
十个辉煌璀璨的神海,煜煜生辉,彰显着他的不凡。
达到神海境巅峰,又以杀神奥义和吞天魔功强行将这十八人的道宫全部吞噬。
太昊体内的道法道韵规则积累得差不多了,神海周围的那些近似于涟漪的道纹。
此时有实质化,蜕变成具体化形为太昊心之所想形态的趋势。
道宫境,是凝练无敌辉煌修炼路的关键阶段。
这个时期打磨出的道宫,会与天地产生共鸣,获得大道洗礼。
这种状态,一个修炼者一生只有一次。
即便是动用轮回秘术,转世而来,也是受前世的影响,很难突破曾经的束缚。
但现在太昊却是在用具有生生不息,涅槃重生的涅槃圣火和九幽黄泉真水祭炼十二神海。
头顶悬浮的十个神海美轮美奂,凤凰心和凤凰胆内的两大神海,正与太极阴阳神魂体契合。
推演出未来凝聚道宫之法和具体形态的设想。
这个过程是不能操之过急的。
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来。
稍有差错,可能就会满盘皆输。
十三道宫,万古不朽!
这是太昊的设想。
十三之数,在数术里具有特殊的含义。
修炼境界越高,他越是感觉自己领悟的天地法则更为透彻。
尤其是烙印着神象镇狱劲的第十二神海内的诸神印记,更能帮助他领悟。
好让他尽量少走弯路。
至于道宫的样子,他想参考广寒宫的形态,塑造出古天庭的三十六宫,七十二殿的样子。
镇压诸神,令一切都臣服在他的脚下。
将一切杂念给祛除,他全身心的操纵着广寒宫和镇魔拜将台,流露出无尽神韵。
周围尽是虚空裂缝。
只要秦帝,凤凰女帝和那些赶来的帝境强者,望着这两件超级神物时。
有种看镜中花,水中月的迷茫感,就能传出他有天庭道统在背后撑腰的消息。
配合他展露出来的恐怖无双天赋。
自然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当然,整个过程一定要将时间控制得极其精准。
不然的话,能修炼到帝境的超级强者,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会有很大几率拆穿他的阴谋。
“凤九幽,没有想到你也来了。”
“看来我们两大帝朝联姻的这件事,还是有希望的嘛。”
秦帝站在九龙撵上,九龙袍飘摇,气质出尘,神色凝重的望着凤凰女帝,笑语道。
在望见太昊凝练出十个神海。
并且以杀神九奥义,将那陨落的十八位化龙秘境的强者,炼制成尸傀的瞬间。
他差一点就要从空中坠落。
虽说知道太昊天赋异禀,有盖世之姿。
但他还是没想到太昊会这般优秀,毕竟拥有十洞府,不一定能凝聚出十神海。
超越九之极致,就会招来天怒。
想要逆天,难若登天。
绝大多数凝练出十洞府的天才,都只能凝练出完美无缺,高人一等的九神海。
剩余的那个洞府,只能沦为饲养其余神海的养料。
很明显,现如今的太昊打破了这个如同天规般的界限。
“可能还会联姻吧,当然也有可能是萱萱那小丫头做了太昊的帝奴。”
“项燕和高天傲也来了,我们战在统一阵线上吧,现在大楚帝朝和大齐帝朝气焰极其嚣张。”
“兰陵王和天生重瞳的项羽,已经凝练出完美无缺的九道宫,至少达到了道宫境七重天。”
“更想入各大传奇秘境觅得仙缘,求得在道宫境,打破极限,成长为十道宫,总不能看着他们这么做大吧。”
“太昊,将成为我们两大帝朝对抗他们的杀手锏。”
“扶苏,乃圣地嫡系,不值得信任。要是将帝位交给他,未来你大秦帝朝,估计要沦为那个神秘圣地的杀戮道场了。”
“到那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凤凰女帝凤九幽目光灼灼,望着千里之外,跨越虚空而来的两位丰神俊逸,鹤发童颜的帝境强者,凝重道。
修炼世界,弱肉强食。
无上圣地掌控星河疆域,但出生于圣地之人,会将疆域内的生灵视若猪狗,肆意屠杀来证道。
作为一方帝朝帝主,他们自然不愿望见这样的局面出现。
这也是秦帝命令九子夺嫡,更是力排众议,推太昊为储君的原因。
至少有一点,太昊是土生土长的,不至于出卖大秦帝朝无数生灵的性命,成为圣地的走狗。
帝奴?
秦帝微微一愣,继而点头。
想来是太昊享受征服凤凰帝女凤萱萱的过程吧。
“凤九幽,秦帝,看来你们培养出好苗子了。”
“不过天才易夭折,可是要注意啊,特别是他的实力还很弱小。”
紧接着,一袭青衫,飘动飞舞的项燕,脚踏金色纯真龙气升腾的蛟龙而来。
言语间,透露出浓浓的威胁。
仿佛此时祭炼出十神海的太昊,已经是个死人一样。
在他旁边,是大齐帝朝的帝主高天傲。
丰神俊逸,气质出尘。
看似漫不经心的望了眼太昊,却闪烁出浓浓的杀意。
虽说十神海凝聚成十道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如今太昊为大秦帝朝储君,不可能被拉拢,还是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好一点。
“叮,感应到宿主正面临着蕴含着帝运的帝境强者项燕和高天傲的杀意。”
“激发短期支线任务:镇压他们,让他们受挫。”
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响起。
“天才易夭折?”
“那只是你们的眼界太低,十道宫,翻手间凝聚而成。”
“小河中鱼虾而已,安知四海之宽阔!”
“孤陋寡闻!”
只见太昊嘴角浮现出一抹浅浅的笑容,将目光集中在突兀出现的两人身上,反唇相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