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地图,七个人一起讨论了半天,却是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想法。
第一种,朱由检自己,认为应该将士兵屯放在京师附近,而选择的地点,则是燕郊去往永平府的必经之地。
第二种,李靖、王安石、沈万三三人,认为应该将士兵放在京师外城,分别在崇文门、宣武门、东西两个便门这四个位置附近,购置宅院,以镖行、武馆等名目安置下来。
第三种,曹操、赵高、孙叔敖三人,则是认为不需要大规模屯兵,可以将自己的这些士兵打散后,安插于驿递之中,将这传递情报的部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这些驿递放不下之时,再行安插到军队底层。
三个方式都有各自的好处,朱由检也一时间无法决断。
“我们的想法,有助于殿下掌控整个京师,随时随处有兵可用,待殿下登基,这权利中心便算是安稳了下来。”李靖看了看王安石和沈万三,作出了最后的总结。
“我们的想法,好处便是让这些士兵可以有明面上的稳定工作,能省下一大笔钱,并且隐藏的很深,待殿下需要之时,一呼百应,短时间内消弭内乱。”曹操、赵高和孙叔敖三人同样作出了总结。
激烈的讨论顿时陷入了寂静,朱由检的想法竟然没人支持……
“这样说吧,你们的想法的确都是非常好的,而我的想法,是基于三年后考虑的……不过仔细想想,感觉这个想法有点不符合实际了。”
三年后,便是崇祯二年,后金兵临京师,朱由检便是基于此事,将手里的兵安排在了要道之上。
可是现在仔细想过之后,历史将因他而变,他现在再按照前世所知的来安排,的确是不切实际了。
如果王承恩派出去的人将那些高产作物带了回来,如果凌飞将宋应星找了出来,如果杂交水稻在崇祯二年之前便普及了下去,那么他理清内部便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还何须担心这围困京师之事!
朱由检认认真真的思量了一番后,认为顾问团的两种方法都是对的,只不过是先选哪种,后选哪种的问题。
“没错,按照你们的来,眼下一起商议的便是,从哪开始,此事交给你们了,本王先负责赚钱,然后招兵之前,你们给我答复即可。”
朱由检当了甩手掌柜,的确,时间还是够的,这只是未雨绸缪。
就这样,顾问团的成员便不再客气,远离了朱由检,开始了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辩论。
时间到了午时,凌烟、凌飞二人急匆匆的来到了承运殿,手中拿着的,正是提前出炉的第一份周刊。
“殿下,请过目。”
朱由检接过了这份周刊,大致瞥了一眼后,便放在了桌子上。
“怎么这么快?”
“回殿下,不知那报房为何,拼了命的排版印刷,就在刚刚,这份报纸便制作了出来。”
朱由检一想,便知道了其中缘由。
这必定是魏忠贤急了,亦或是魏忠贤的手下着急了。
而让他们着急敛财的原因,最大的可能便是,他从锦衣卫手里抠出来了十五万两的结果。
只不过不知道是否是魏忠贤下达的命令了。
不过也无所谓,就算是那许显纯汇报给了魏忠贤,他魏忠贤得知之后,也只能说一句信王给了自己面子,顶多再嘀咕几句信王贪财而已。
而此时,顾问团的声音让朱由检愣了一下……
猜什么猜,召唤影七问一下不就知道了!
朱由检随即召唤出了影七,问了起来。
“魏忠贤命令,加快步骤,好借此入宫邀赏,同时准备将御史徐复阳,关于拆毁讲学书院的提议进行落实。”影七简洁的汇报了影卫们的消息,最后将此事原因说明。
朱由检倒是对魏忠贤继续打击清流党之事毫不关心,可这邀功,怎么能少的了他!
“王伴伴,准备一下,随本王进宫,要快。”
王承恩应下后,便开始做起了准备。
“你们二人,将一暗卫留在承运殿外听候,带着其他人,先行把你们的基地搞好,同时在内城寻找合适的产业,准备当做落脚点。”
凌烟、凌灰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王承恩便准备好了一切,再次陪同拿着周刊和弹簧的朱由检,进了皇宫。
乾清宫丹陛之前,朱由检下了轿子,正好看到了还在乾清宫外等候传召的魏忠贤。
朱由检三步并作两步,跑上了台阶。而王承恩则是与宫外的通传太监报备了信王面圣之事。
“魏厂公,没想到你也在此,正好,你我一同给哥哥这报纸,让他高兴高兴。”
魏忠贤倒是没想到朱由检会这么快,他东厂可是就在东华门外,这怎么前后脚的就赶到了一起呢。
“信王殿下,没想到你这么快便到了,咱家可是刚好顺路,便拿到了这报纸,您的手下挺不错的。”
朱由检看到魏忠贤那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便知道他那谨小慎微的劲又发作了,这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啊。
“本王今早便听说厂公十分重视此事,更是让报房加班加点的工作,便直接等在了西华门外,这不手下之人直接送来,本王就来了,哥哥喜欢此物,作为弟弟的我,当然要上点心了。”
这解释倒也合乎情理,至于魏忠贤信不信,那就等回去后问问影卫便知道了。
魏忠贤也不再谈此事,两人便互相客套了起来,而两人却是对之前锦衣卫之事,只口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