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部,着你部寻找一个人,名为宋应星,应该是洪都府人氏,兄弟两人在当地被称为奉新二宋。以本王的名义,尽快带回王府。去找王承恩拿上五百两银子,作为路费。”
“卑职领命。”
“地部、人部,你等二人与我一同去趟城郊,看一下陛下赐给本王的皇庄,哪个比较适合作为你们的基地。”
天部凌飞领命而去,朱由检身后跟着凌灰和凌烟二人,又在地部人部抽调了二十人作为临时护卫,叫来了王承恩交代一番后,齐齐直奔皇庄而去。
第一处皇庄面积不大,在香山附近,位置在京师的西北,只有几座宅子和一些稻田,每年大概产粮五百石,并无太大价值。
第二处为房山附近,位置自然是不错,宅子院落也应有尽有,可相对的,正因为此处处于交通要道,负责监视之人便自然而然的多了起来,在两位提督的商议下,放弃了这里。
接下来第三处则在永定河畔,五十顷良田也在此处,是朱由检名下最好的皇庄,可是这宅院多为储备粮食所准备,人员来往较多,也并不适合当做暗卫的基地。
第四处在大兴附近,京师正南,一片森林之前,此处皇庄却是作为信王游玩打猎使用,凌烟和凌灰倒是有些中意,不过朱由检并未直接同意,而是说看完第五处再定。
最后一处,通州京杭大运河附近,水路畅通,说是宅院,不如说是码头,此处主要是用来维护两艘并不大的船只所用,而这船也是天启帝赏赐的,目的却是等信王就藩之时,用这船作为交通工具。
朱由检还在考虑到底这两处哪里比较好之时,凌灰和凌烟则是异口同声的开口了。
“卑职等选定此处,请殿下准许。”
朱由检看了眼两人,斟酌之后,这才开口问道:“为何?”
凌灰和凌烟相视一眼,点了点头后,凌烟站了出来,附身到朱由检耳边,悄悄密密的说了起来。
听着凌烟的话,朱由检的眼睛时越来越亮,不住的颔首,当凌烟讲完,朱由检直接便同意了二人的要求。
“这样的话,本王便等你们的好消息了,王伴伴!”
王承恩闻言便跑了过来。
“给他们支配四千两纹银的权利,你们二人直接找他支取便可,这是你们的本钱。还有记得找人接收魏忠贤给本王的店铺,你们自己商量如何打理,放手去做吧。”
“咱家领命。”
“多谢殿下!”
三人一起开口,便定下了此事。
朱由检招呼了一声,便在王承恩和十几名护卫的保护之下,返回了信王府,而凌烟和凌灰带着几人,则是围绕着此处皇庄,开始计划了起来。
信王府,折腾了一天的朱由检终于在天黑之前赶了回来。
随后就有小太监禀报,东厂带来了一人。
朱由检不得不感慨这魏忠贤的效率,可知道成基命情况的他并没有直接前去见面,因为他还没想好该如何安置此人。
于是便安排了王承恩进行照顾,待成基命伤势好转后,再行见面。
王承恩领命而去。
而只剩一人的承运殿之中,朱由检则是坐在了椅子之上,开始沉思了起来。
良田五十顷,其他四处皇庄也有少量的田地,可这粮食的总产量却是低的可怜,每年出产的粮食,以现在王府的人数,也就将将够日常食用而已。
其他来钱的渠道也没有,扣去日常花销后,这大手一挥之下,手里便只剩下了三千多两,可他朱由检此时需要的钱财,那是十个三千两也不够的。
周刊之事至少要十来天才能见到利润,并且这第一次发行可能还会有各种阻碍,利润并不乐观。
而找宋应星这位写下了天工开物的科学研究者,便是为了以后而准备,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且科研工作,那才是最费钱的!
朱由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想来想去,越想越是着急,这一坐便是一个时辰。
“有了!”
朱由检拍桌而起,兴致勃勃的站了起来,对着殿外大喊道:“王伴伴,快些进来。”
王承恩早已回到了殿外等候,闻言也顾不得什么礼数了,三步并两步的来到了朱由检面前。
“去记录下来。第一,派人去南方,寻几样东西回来,玉米种子,马铃薯、番薯、落花生。这个要快,同时保证质和量,不用太多,一石便可。”
王承恩快速的研好了墨,开始记录。
“第二,找一个铁冶厂,询问定制这种物品的价格。”
朱由检说完,就从王承恩的手中接过了纸笔,画了起来,没一会儿便将纸递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看着纸上的圈圈,有点懵。
朱由检见此,便解释了起来。
“铁丝你用过吧?没用过至少也应该见过,这便是用铁丝缠绕而成,不过要粗上许多,同时是由铁冶厂直接打造成型的。”
“哦,咱家明白了。”王承恩一副懂了的样子回答道。
“不,你不明白,记得告诉铁冶厂,直接打造出来,整体粗细要有保证,大概图上我点的那个点这么粗。还有缠绕的距离要有保证,图上方我画的那两道线,就按照这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