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1 / 1)

求全订..................................................................求全订...........................................

蒙恬动画《秦时明月》系列中的角色

蒙恬,中国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系列中登场的男性角色,以中国历史上秦朝著名将领蒙恬为原型。出类拔萃的年轻武将,兵家,智勇双全,十七岁成名,屡获战功,他南征北战,名震中原,深得秦始皇的重用。个性张扬,喜欢夸张华丽的排场,手下的嫡系卫队都是清一色的红色盔甲,称为“黄金火骑兵”[1]。

中文名蒙恬

外文名MengTian

别名千长、公乘

饰演张文俊(电视剧《秦时明月》)

配音孙晔

相关视频

查看更多

快速

导航

角色背景《秦时明月动画设定集2》:设定为少年得志的一军统帅,导演要求既要英俊还要有军人的阳刚之美。在设定时为了避免过于秀气阴柔,长了个“美人沟下巴”配上浓密的鬓角。盔甲是延续秦军的风格加上金色的镶边。[1]人际关系祖父:蒙骜父亲:蒙武胞弟:蒙毅角色能力战甲苍云甲能挡住天下利刃。蒙恬在围剿项少羽的残余部队时,被赶来的高渐离从朱雀上高空降下偷袭,水寒剑一剑划过胸口盔甲,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是动漫中第一个有名的防御性装备。

角色经历故事开始前公元前222年,秦国派出名将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进攻楚国,而以楚国大将军项燕为首的项氏一族也率领了40万军队迎击。项燕兵败阵亡后,蒙武之子蒙恬率领他的黄金火骑兵与项燕之孙项少羽(项羽)率领的项氏军队在战场上展开交锋。少羽虽然年少,但是英勇善战,令蒙恬刮目相看,蒙恬提及项燕之死,激起了少羽的怒火,二人激烈交战,然而还是无法改变项氏军队被困的处境,这时墨家众人的到来,解救了项氏一族[2]。

目录

“中华第一勇士”蒙恬,为何在狱中服毒自尽?

317.7万213

蒙恬[méngtián]

秦朝将领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7个义项

展开

特色词条|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辰猫暮雪、王鑫磊1999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齐国蒙山(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人[24]。秦朝时期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

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曾经改良毛笔,被誉为“笔祖”。

秦始皇去世后,中车令赵高、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导致蒙恬吞药自杀。

本名

蒙恬

所处时代

秦朝

民族族群

华夏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210年

主要成就

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

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改良毛笔、改良古筝

官职

内史

祖籍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24]

人物关系

蒙毅

弟弟

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

相关视频

3.1万播放|04:46

倘若扶苏没有奉诏自尽,而是与蒙恬起兵造反,胜算几何?

4.2万播放|04:38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话,曹操很喜欢,读一次就哭一次

1.7万播放|08:25

世人都以为蒙恬姓“蒙”,其实,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2.0万播放|07:15

蒙恬北击匈奴,即使秦末大乱,仍驻守边疆,使匈奴不敢侵犯中原!

3.0万播放|01:51

一分钟了解,死得最冤屈的“中华第一勇士”

8.9万播放|03:03

历史上绝对不能杀的三位顶梁柱将军,他们死后,国家立马灭亡了!

38.6万播放|00:58

蒙恬北击匈奴大扩秦朝疆域,最强军事通道创奇迹#星知计划#

20.9万播放|05:19

大将军蒙恬死前留下两句“遗言”,曹操读一次哭一次,啥情况?

2.0万播放|01:41

秦国名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被二世赐死

1.8万播放|06:44

一次避祸之旅却成了嬴政死亡之旅,这究竟是咋回事?看视频|家事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蒙恬参与指挥的战役

共3个词条2121阅读

秦攻匈奴之战

秦攻匈奴之战又称北击匈奴,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的一场重要战役,维护了秦及其后世的统治。巩固了

秦攻匈奴之战

秦攻匈奴之战又称北击匈奴,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的一场重要战役,维护了秦及其后世的统治。巩固了

秦灭六国之战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国统一战争,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

查看更多

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

共9个词条8.2万阅读

蒙毅

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

章邯

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王翦年少的时候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

查看更多

中国民间行业著名始祖

共9个词条4.6万阅读

杜康

酿酒业

鲁班

手工业

王诩

纵横家

查看更多

快速

导航

历史评价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人物故里

史籍记载

影视形象

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将门之后

蒙恬祖籍齐国蒙山,故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联城乡[24]边家城子村。[1]据考证,“蒙”以蒙山为氏。先世为齐国人,战国时,祖父蒙骜于齐投靠秦昭王,领军攻打韩、赵,累官至“上卿”。[2]父亲蒙武也为秦将,曾任秦内史,与秦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

蒙恬塑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3]

抵御匈奴

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4](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

蒙恬率军大破匈奴

其后,蒙恬主持修筑了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5]

百科x混知:图解秦朝长城

秦始皇非常尊宠蒙恬,信任、夸奖他的才干,并且亲近蒙恬的弟弟蒙毅,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则陪秦始皇同乘一辆车子,居内则侍从在秦始皇的跟前。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因此,其他的诸将相,都不敢和他们争宠。[6]

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7]

前人种树后人话风凉:中国最伟大国防工程缔造者,却被后世黑出翔

千古名将英雄梦

赞133

阅读1.6万

大秦战神蒙恬完胜匈奴之战术,比之李牧、霍去病,如何?

千古名将英雄梦

赞168

阅读2.4万

谁建了万里长城?谁毁了万里长城?

婉如清扬

赞45

阅读7267

惨遭冤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嬴政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8]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赵高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9]

蒙恬雕像

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等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囚禁并杀死了蒙毅。[10]秦二世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绥德蒙恬墓

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陛下。”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11]

秦朝第一大将枉死小人之手,手握30万精兵却不敢造反

在下刀掌门

赞541

阅读6.4万

蒙恬、李斯和嬴政,三人与大秦的命运

写乎

赞195

阅读2.5万

最冤战神蒙恬之死,奏响大秦帝国之挽歌

千古名将英雄梦

赞565

阅读15.7万

扶苏、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一道伪造的诏书就能让他们自尽?

夜读史书

赞78

阅读5.9万

手握三十万大军的蒙恬,为何轻易中了赵高的奸计?

历史大学堂

赞115

阅读12.2万

历史评价

陈馀:“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12]

司马迁:①“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13]②“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14]

蒙恬塑像

扬子《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壍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馀,忠不足相也。”[15]

曹操:“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16]

司马贞:“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赵高矫制,扶苏死焉。绝地何罪?劳人是稥。呼天欲诉,三代良然。”[13]

苏轼:“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17]

司马光:“秦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不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15]

陈普:“劈碎崤潼坼太行,才通腥鲍到咸阳。地后山灵思报德,故教蒙毅去輼輬。”[18]

刘克庄:“绝漠功虽大,长城怨亦深。但知伤地脉,不悟失人心。”

家族成员

蒙恬的祖父蒙骜原居齐国,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来到秦国,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成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19]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正是后来蒙恬的裨将王离的祖父)的裨将军参加了秦灭楚之战。到蒙恬时,蒙恬已经可以率领当时秦军最重要的部分北征匈奴,连秦始皇的长子也被派到蒙恬军中作监军,而蒙毅也同时做到上卿,并曾带兵,家族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蒙骜在世时。[6]但也造成了与胡亥、李斯和赵高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蒙氏家族的灭亡。[20]

中国古代名将辈出,有的名将后代比前一代更加厉害

勇哥读史

赞20

阅读4874

轶事典故

造笔传说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始皇。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事实上,出土的文物已证明,毛笔远在蒙恬造笔之前很久就有了。但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没。据说,蒙恬是在出产最好兔毫的赵国中山地区,取其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笔的。湖北云梦秦墓中出土的三支竹杆毛笔,用竹制笔管,在笔管前端凿孔,将笔头插在孔中,另做一支与笔管等长的竹管做笔套,将毛笔置于笔套之中,再用胶粘牢。为取笔方便,笔套中间镂有8.5厘米长的长方孔槽,竹筒涂以黑漆,并绘有红色线条。可见,这支秦笔的制作已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而且与现代的笔及其制法颇为相似,较之战国时期的楚国笔已大有进步。

蒙恬(三国志12的历史武将)

相传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是善琏西堡人,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蒙恬与夫人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当地笔工为了纪念他们,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绕村而过的小河易名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琏的别称。

相传农历3月16日与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莲的生日,村民们就要举行盛大敬神庙会,以纪念他们的笔祖。因此,蒙恬虽然不能获得毛笔的专利权,但他制的笔精于前人,对毛笔的改革是有贡献的。

历史上对于蒙恬造笔的说法有一些记载。《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笔。”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但事实上,出土的文物已证明,毛笔远在蒙恬造笔之前很久就有了。意谓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没。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可见笔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也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除此之外,毛笔的别名还有“毛锥子”、“中书君”、“龙须友”、“尖头奴”等。[21]

造筝传说

汉代应劭著《风俗通》记载:“仅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后人根据这段文字,又有如下说法:“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十三弦。”

西晋傅玄驳斥这种说法,见《筝赋》序:“筝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圆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似十二。设之则四象存,之则五音发。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也,岂亡国之臣所能开思运巧哉,或以为蒙恬所造,非也。”

蒙恬为秦国大将,傅玄用“亡国之臣无法创造乐器”的阴阳五行论调,似嫌勉强。《旧唐书·音乐志》也称筝非蒙恬所造:“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同而弦少。”在中国的第一部纪传通史的《史记·蒙恬列传》中并没有蒙恬造筝的记载。而《风俗通》的说法也仅用疑问的口吻说蒙恬造筝,一件乐器若出现在史籍上,其必已经流传一时间了,很可能记史者将此乐器的创造记为当时某领导者之功,或者蒙恬为了适应自己的戎马生活,将筝改制为瑟。[22]

精修秦道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其实,司马迁《史记》中蒙恬修筑长城的评价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修长城对人民的劳役,却没有看到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其次,蒙恬只是连接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工程量远没有司马迁所想的那么大。最后就是蒙恬和公子扶苏曾经多次上书秦始皇请求减免徭役,同时,和扶苏商议如何合理安排人力,来减轻徭役。

蒙恬雕像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于边防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蒙恬将军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5]

人物故里

蒙恬故里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地处蒙阴县西南,东与蒙阴镇,桃墟镇,北与蒙阴镇、常路镇相邻,西与新泰市、平邑县接壤,为三县交界之地。[1]1995年8月,蒙阴县人民政府在联城乡树立了“蒙恬故里碑”,在县城修建了“将军亭”;2000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在临沂广场为他树立雕像,列为临沂“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

最新小说: 穹顶之下 在下不才,乃文道之光 穿越:我也不想欠桃花债 玄幻:我能窃取感悟! 元沦 阴阳轮转之在世屠神 地底探险求生:我的身体有些奇怪 扮演:从魔教圣子开始套马甲 我什么时候无敌了? 洪荒:这个通天苟到鸿钧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