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老四也派人来了?
有意思,越来越有意思。
真当朕是老了没牙的老虎?
真当朕是老了只能蜷伏在皇宫中的蛟龙?
今天朕要告诉你们一个道理,老虎老了依然是王,蛟龙老了依旧能翱翔九天。
望着眼前的文官武将,朱元璋心潮起伏,仿佛自己又回到了从前。
一瞬间,连脸上的皱纹都淡了不少。
强忍着按住手中的大刀了,朱元璋道:
“读一读燕王的奏章,听听他说了什么!”
“遵旨!”
司礼监柄笔答应道。
“儿臣燕王朱棣启:
近日,儿臣听闻河南惨遭洪灾,致使大明百姓流离失所。
儿臣心中五内俱焚,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往开封赈灾。
然而,河南赈灾更有一事让儿臣动容……“
听到这里,文官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觉得燕王一定是弹劾朱涛假传圣旨,然后把大帽子带在毛骧脑袋上。
武勋则面露难色,燕王朱棣可不是一般藩王,在朝中势力不小。
如今他也为难朱涛,为难毛骧,那陛下心中的天平必有偏颇。
朱元璋也微眯了眼,以为儿子要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毛骧。
然而,太监接下来的话,令奉天殿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儿臣听闻锦衣卫百户朱涛,为了大明百姓,不惜己身,冒着杀头的危险假传圣旨,此真肱骨之臣也,真义士也。
儿臣佩服朱百户,恨不得立刻见到,成为平生知己。
儿臣知道,金陵城中定有一些宵小拿此事做文章,借朱百户之事另行龌龊之事,儿臣颇为不齿。
父皇常教导,大明律法大过天,那怕是父皇也不能触犯,儿臣深以为然。
可儿臣想说,大明百姓还要大过大明律法,因为百姓才是大明基石,基石不存,要律法何用?
所以儿臣认为朱百户所做非但无罪反而有功,特请父皇开恩。”
什么情况?
燕王也给一个锦衣卫百户求情?
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
场中不论文官还是武勋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元璋也是一愣,没想到四儿子心胸宽广不说,见识还这般明白。
燕王势力不容小觑,而且这个时候站出来为毛骧(没人想到是为了朱涛)说话,其中定有缘由。
说不定是皇帝亲自暗示的。
所有文官都觉得这件事要从长计议。
当务之急是要知道朱元璋的态度到底如何。
要知道朱棣是皇太孙继位最大的敌人。
如果为了扳倒毛骧,使皇太孙在皇帝面前丢分,那就得不偿失了。
文官怕牵连道皇太孙身上,都自觉的闭上了嘴。
方孝孺却不干了。
在他看来,朱涛假传圣旨就是触犯了大明律,就应该被革职查办。
在一个,他和朱涛还有私仇,怎么能放过这个机会。
方孝孺怒道:
“什么有功无过,如果人人知法犯法,那大明怎么办?
朱涛有罪无罪只有大理寺决断。
再者,朱涛一个小小锦衣卫百户,臣不相信他有如此大的胆子。
谁知道他的背后有没有指使。
臣恳请陛下抓捕锦衣卫百户朱涛,交由大理寺问出此案幕后详情。”
太孙党中,方孝孺为首。
见到方孝孺不依不饶,文官们只当这是太孙朱允炆的意思。
当下,文官们纷纷出言赞同方孝孺,要严惩朱涛,问出幕后之人。
一时间,原本安静的奉天殿再次喧闹的好像集市。
朱元璋看着口若悬河的文官们,放在龙椅上的右手食指不停的跳动。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对文官们下手了。
“对付朕孙儿,你们真是好大的胆子,既然你们先动手,那就别怪朕无情!”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准备动手。
奉天殿外,他早就暗藏三百禁军。
这三百禁军手中持的木杖,正是让百官们惊恐的廷杖。
就当朱元璋要开口之际,奉天殿上爆发出一声怒吼。
“尔等都够了!”
什么人敢在朝会上如此放肆,所有人顺着声音望了过去。
映入眼中的是一个清秀少年。
怎么会是他,文武百官都是一惊。
没错,少年正是皇太孙朱允炆。
一直以来,朱允炆给人的形象就是仁慈、宽厚、尊师重道的少年。
朱允炆确实也是如此,自幼在太子朱标和皇帝朱元璋看护下,他犹如一个乖宝宝般听话。
然而,此时的朱允炆那里还是什么乖宝宝,仿佛一只怒火燃烧的狮子。
还真不怪朱允炆如此生气。
他活了十六岁,唯一的朋友就是朱涛。
朱涛是他唯一能说心里话的人。
他不允许有人陷害自己的好朋友。
再一个,他认为朋友做的没错,在大明百姓的命和律法之中,他也会选百姓。
第一次见到皇太孙发怒,朱元璋非但没有责怪,反而来了兴趣,问道:
“孙儿,因何发怒啊!“
朱允炆行了一礼道:“皇爷爷,孙儿认为朱涛有功无过。”
这句话听在众人耳中,犹如晴天霹雳一般。
什么情况,怎么连皇太孙都为这个朱涛说话。
文官更是面露惊恐之色,他们自觉是太孙党。
如今老大朱允炆都说朱涛没罪,这场仗还怎么打?
............................
............................
今晚八点准时上架,上架必爆更,求各位彦祖德华们来个首订,跪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