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县令郑槐,令汝带其所有粮食前往杞县赈灾,不得有误!”
“下官郑槐听旨。”
朱涛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手下锦衣卫赶往下一家继续骗。
一旁的张笔辉已经麻木了,从刚开始的提心吊胆到如今的面色如常。
这三天来,他已经跟随朱涛走遍开封府四州二十三县。
祥符县是倒数第二站。
五天之后,整个开封府各州各县常平仓的粮食被搬空。
都集中到了杞县赈灾。
……
杞县,看着眼前推挤如山粮食,看着各州县忙碌的官员。
张笔辉叹道:“如此不合规矩的圣旨,居然没有人怀疑是假的,真让你把整个开封府骗了个遍。”
朱涛哈哈一笑道:“张兄说这话就显得你外行了。”
张笔辉白了一眼朱涛道:“我怎么就外行了?”
在他看来,朱涛传旨过程全是明显漏洞。
整个开封居然没人怀疑,没人发现,居然都混了过去。
朱涛笑道:
“我传旨的这些州县,最大的官不过六品,他们这一辈子也没机会接到圣旨。
所以就算与礼制有出入,心中也只是会怀疑。
在一个,,如此非常时期,传旨有些纰漏也难免。
最重要一点,我的身份是锦衣卫百户,是天子的亲卫,
带着几十个身穿飞鱼服,腰跨绣春刀的锦衣卫传旨。
谁能想到我拿的圣旨是假的!“
张笔辉琢磨片刻,还真是这个道理。
可转念又为朱涛担心起来。
“朱兄,我老张这辈子佩服人不多。
咱锦衣卫老大毛骧算一个,除他之外只佩服你!“
说完,一脸哀伤的看着朱涛。
在他看来,朱涛这一次必死无疑,没有任何人能救得了。
借粮杀人,知道的人不多,老大毛骧或许还能帮忙遮掩,掐断所有线索,
可假传圣旨这事,而且传了二十多次,整个开封皆知,谁也救不了朱涛。
朱涛倒是没有太当回事,反正真来人抓他,他就跑。
大明待不了就出海,澎湖、倭国、琉球那不行。
反正离靖难之役只有五六年,一旦朱棣和朱允炆开打,他再回来扯旗也不迟。
想到这里,朱涛对张笔辉笑道:“张兄,天无绝人之路,我这人命大,没准会化险为夷。”
见朱涛满不在乎,张笔辉长叹一声道:“朱兄,这一次恐怕连毛大人都爱莫能助了!”
朱涛摆了摆手,打断张笔辉,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张兄,告诉手下弟兄们,今天开始,往粥中参沙子。”
“什么?你再说一遍?”
张笔辉以为自己听错。
朱涛重复道:“我说让弟兄们往赈灾的粥里参沙子。”
张笔辉听得一脑门子问号。
“朱兄,各州县常平仓的粮食悉数运到,杞县的粮食足够灾民吃一个月。
一个月时间朝廷的赈灾粮必到,还用节省这点粮食吗?“
朱涛摇头道:
“往粥中参沙子倒不是为了省粮食。
就算省能省多少粮食?
你没发现这几天来,灾民数量越来越多吗?“
张笔辉点了点头道:
“是啊,灾民越来越多,数量已经超出了预期。”
朱涛道:“这些人并不全是灾民,有相当并不是,只是来这里混吃的。
当他们发现粥中有沙子,肯定不会再吃,因为家中还有粮食,没必要遭这罪。
可真正的灾民却不会计较,对他们来说填饱肚子最重要!“
“高,实在是高!
就凭朱兄这智慧当个锦衣卫百户真是屈才了!“
张笔辉伸出大拇指,由衷的佩服。
朱涛哈哈一笑道:“张兄,少拍我马屁了,赶紧敢正事吧!”
张笔辉也大笑起来,转身发布命令去。
果然,当粥中惨了沙子之后,杞县外的灾民几乎少了一半。
……
六月初三,户部侍郎程昱风尘仆仆的赶到开封府。
程昱身带圣旨,此次赈灾由他全权处置,总览全局。
一到开封府,程昱就下令召集各州县文武官员。
程昱是能吏也是干吏,见到开封府的官员也不废话。
开门见山道:
“各位同僚,都回去准备一下,打开常平仓,开仓赈灾。”
各州县官员一愣。
什么情况?
常平仓不是打开了吗?
粮食都运到杞县了!
看到没人动,程昱大怒道:“你们要违抗圣旨吗?”
太康县张儒仗着胆子道:“大人,圣旨我们已经接过,常平仓的粮食都已经运到了杞县。”
“什么?圣旨接到了!老夫出京,没听说有第二道圣旨啊!”
程昱吓得差点跳了起来。
开封府的官员也吓了够呛。
难道接到的圣旨是假的?
.................................
..................................
edg牛逼!
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