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圣旨说,大明百姓不准讨论开海禁海?”
说完这句话,朱涛冷冷的看着方孝孺。
和之后的M清不同,大明不以言罪。
别说朱涛在这谈论开海禁海的利弊这点小事。
大明二百多年国祚中,指着皇帝鼻子骂的都笔笔皆是。
比如说海瑞骂嘉靖皇帝“嘉靖者家家皆净。”
再比如李三才骂万历皇帝“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
所以朱涛犯得这点小事官府连管都不会管。
听了朱涛的话,朱允炆明白过来,露出了笑意。
方孝孺瞪大了眼睛,明白过来朱涛不过是动动嘴瘾,人家也没下海怎么问罪?
看到方孝孺哑口无言,朱涛一声冷笑。
“这位先生,刚刚你不是说不把抓了问罪不姓方吗?请问你改成何姓?”
方孝孺被问得老脸一红,冷哼一声道:
“朱涛,大明虽然不以言罪,可就凭你提倡开海,违背圣上意愿,老夫就要骂你!”
朱涛哈哈一笑道:“违背圣上意愿,好大的帽子啊!我朱涛可不敢待!”
方孝孺眉毛一挑道:“怎么?敢说不敢认?”
朱涛冷笑道:
“我朱涛男子汉大丈夫,说了就没有不认的时候。
只不过看你岁数不小,连圣上的真实想法都不知道。”
方孝孺骂道:“老夫不知道,难道你知道?这四道圣旨难道是假的不成?!”
听了这句话,朱涛仰起头来放声大笑,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般。
方孝孺那里受过这样对待,脸色气的胀红,喝道:
“小子,你什么意思?!”
朱涛停止大笑,淡淡道:“我笑什么?当然是笑你连圣上旨意都没理解。”
方孝孺再也忍不住了,骂道:“你说什么?!”
朱涛冷声道:“枉你还为人师,就这水平怎么教徒弟?”
方孝孺已经快气疯了,指着朱涛鼻子问道:“今天你不跟老夫说清楚,老夫跟你没完!”
朱允炆从来没见过方孝孺这个模样,转头对朱涛道:
“兄长,不要再说了。“
方孝孺一把拉开朱允炆道:“让他说,今天他不说还不行,老夫到时要看看他怎么理解的圣意?!
朱涛冷哼道:“看在贤弟的面子上,今天就给你上一课!”
说完,他理都不理方孝孺,转头看向朱允炆说道:
“一直以来,大明的百姓都误解了圣上的意思。”
朱允炆眉头一皱,没有懂朱涛的意思。
朱涛继续道:“圣上之所以颁布出禁海令更多的是一种军事政策,并不完全是经济政策。
元末,义军四起,圣上最终独占鳌头,登上大位。
但是,开国之初,各种势力并没有全部归顺臣服。
尤其是张士诚、方国珍这二人,逃往海岛或邻近的海国。
成为大明后方的一个威胁。
然而,对当时的大明来说,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逃往蒙古的北元势力。
因此,圣上将主要力量放在北部边疆,东南海疆的势力威胁在其次。
轻重缓急的选择,使得对于东南海岸线上的敌对势力,只采取防守政策。
这也是圣上禁海的最重要原因。
虽然禁海影响了海洋贸易,也只是暂时性地只进不出。
外国来我大明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当年徐达北伐,镇守北京,大军的粮草和物资大多依靠海运。
由此可见海上航运也未受禁海令的影响。
更重要的一点,圣上从来没有完全放弃海舶!”
什么?皇帝没有放弃海舶?
朱允炆被这个观点吓着了!
“信口雌黄,信口雌黄!”
方孝孺咆哮道。
朱允炆也皱眉道:“兄长,你先前说的都有道理,可你说圣上没有放弃海舶可有证据?”
朱涛笑道:“证据当然有,就在金陵城。”
“就在金陵城?我怎么不知道?”
朱允炆完全懵逼了。
朱涛笑道:“贤弟,你可知中山上种了五千多棵棕树、桐树和漆树。”
朱允炆点了点头道:“知道啊,这和海舶有何关系?”
朱涛道:“种桐数和漆树是为了造船,种棕树是为了做缆绳,所以我说陛下从来没有放弃过海舶!”
听到这里,朱允炆恍然大悟。
.......................
.....................
彦祖德华们周末愉快。
鲜花,评价票,月票投起来,谁让你们最帅!
跪谢,跪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