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暑假余日成过得愉快而又充实。
余吉初因为是村干部,不能像其它人一样外出打工。为了提高家庭收入,余吉初专门到外地蔬菜种植区去取经,回来后选取了全家五亩责任田中最好的一亩地用来种植经济农作物。
这一年分别种了六分地番茄(西红柿)、两分地辣椒、两分地茄子。后来年终核算发现一亩地除去农药肥料外,可赚一千两百元。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这是一个相当可喜的数目了。种植经济农作物比传统农作物要划算得多,但劳动基数没有可比性。余日成几乎参加了种植全过程,知道种植经济农作物比种植稻麦要付出的劳动不知多出凡几。以种植西红柿为例,购苗、移植、施肥、打废枝、捆扎上架(随着生长高度的变化这一道工序就需要反复几次)、点授花蕾、去除旁枝,即使到了成熟季,仍然需要每天挑选出一个个成熟的西红柿上市,而且西红柿枝叶有臭味易染色,大热天人在西红柿地里转几圈,身上不仅沾上臭味,而且衣服会被染上碧绿色洗都洗不干净,偶尔出现中暑的情况也不稀奇。
暑假开始后,正常生长的西红柿正是上市的时候。多的时候可以摘取一百多斤,少的时候只有几十斤,最高峰有三百多斤。这样有收获的日子一般会延续一个多月。
余日成一般只帮着挑选摘取,但只有几十斤的时候父母就交给余日成自行挑到街上出售。
虽说余日成已经一米七三、四了,但几十斤的担子挑上几公里对他来讲也不好受,尤其肩膀,等挑到街上的时候已经又红又肿。
现在的集贸市场很规范,一个摊位一个摊位早就固定下来了。那时不,余日成挑着担子可以直接进入市场,找个空档就可以坐下来卖西红柿。当然,你刚坐下来,马上有管理员过来收费,这时你得交钱,同时你还得挑几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孝敬下对方。
这些困难都还好,最令他不能接受的是需要一点点出售,在出售的过程中,余日成想在黄沙岗镇上遇不到老师同学的概率几乎为零。
许若雨、林竹和徐蓝是余日成最不想遇到的三个人,但偏偏这三个人遇到的得最多。
许若雨是因为假期经常陪两个姐姐闲逛集贸市场挑选新鲜水果蔬菜,林竹和徐蓝则是因为打理家务需要上集贸市场选购菜蔬。
这三个人特点也很鲜明。许若雨会假装没看清(她近视,有时是真没看清),余日成也会压低草帽沿不吭声,称好数量后结账,许若雨会忍俊不禁,格格一笑,然后轻敲余日成手指示意。
林竹遇到时则全过程都会一本正经地表现出不认识的样子,余日成也配合着,像演默剧一样,但一会儿就会有小孩送一枝冰棒过来,说是林竹姐姐让送过来的。
徐蓝则隔着距离就会提前喊一声“余日成”,老余这时也会摘下草帽扇着风大声答应着。
三个人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是用最适合自己表达的方式向对方表示着尊重。不管遇到谁,余日成总会挑选一两个大的奉送,她们也会临走时突然多丢下一点钱再小跑开。
那时人们的生活并没有特别富足,但人与与之间相处就这么自然而又愉快!多年以后,余日成每每回想起那时的一幕一幕依然会发出无声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