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假秘籍《内景观想法》。
方正又把目光转向另几门精神观想法。
这三门观想法,在《内景观想法》前,就略显普通了些,并无太大出彩处。
分别是道家的《十二重楼观想法》、《黄白观想法》。
禅宗的《宝塔观想法》。
这三门观想法就如字面上理解的,都是观想某物,比如观想十二重楼,观想宝塔,都是平地起大厦,观想一砖一瓦,一窗一门,越是精细,观想法越是大乘。
至于黄白。
古书里常说的黄白之物,便是指古代硬通货币的黄金与白银,也就是通俗理解的钱。
当然,黄白颜色,也泛指排泄之物。
视金钱如粪土的典故,便是出自此了。
观想金钱,主要是锻炼人的定力,金山银山在前而心静如水,定力强了,人的精神自然就更加稳固了。不管是意志力、注意力等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十二重楼观想法》、《黄白观想法》、《宝塔观想法》,都是最普通的精神冥想法门。
算不上太特殊。
这次武林盟主量大管饱,直接一次寄给方正五种观想图,倒是当方正拿起最后一张观想图,仔细一看,口中下意识惊咦一声。
这同样是门化物的观想图。
这是一株直插云霄的参天火树,树身刻满符文,带着有若直通蛮荒的古意,火树上栖息着一头头火鸦。
一二三…不多不少,正好十头火鸦。
《扶桑观》。
扶桑?
那这枝头上不多不少的刚好十头火鸦,岂不就是十头金乌了?
也就是“后羿射日”神话传说里,被后羿踩断扶桑树枝,射下天上九颗太阳的那十头金乌。
方正心中惊了下。
扶桑是东土神树,带有很浓的神话色彩。
传说在海之极东,有一神木曰扶桑,是日升之地。在海之极西,有一神木曰若木,是日落之地。
扶桑生长于东海之中,高三千里,沿着这棵树可以攀登到天上去,所以又名通天神树。在神话中,是羲和驭日的起点,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的太阳指的是三足金乌,为羲和与帝俊所生的十个孩子。
山海经中就有详细提到过扶桑神树。
诸如《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桑,木也。”
又如《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从种种迹象都可以看出,古人对扶桑神木的信仰与崇拜,在神话传说中占据了极其高的地位。
只是,方正很快脑门一黑。
这武林盟主还真是百无禁忌,什么逼格满满的名字都敢往西贝货上套,故意包装成高大上,好卖他一个高价。
这是假秘籍!假的!假的!重要的事说三遍。
方正相信,如果这世上真有扶桑观想图,那其肯定是不被这世间所容的无上修神法门,怎么可能随随便便被人如流水线般的印刷出来。
这一真一假,说是皇帝版和乞丐版都不足形容。
毕竟,不论皇帝和乞丐的身份差距有多大,他们终究还是算作凡人。
可扶桑神木就不同了!
一个是“后羿射日”、“金乌栖息”的通天神木,是连通三界的伟岸之门。
而另一个就是棵普通的火烧树,以为随便点把火烧着树,就真当李鬼是李逵了?
天真。
方正对武林盟主的三观,有了一个更低认知。
也不怕吹皮吹太大在天上炸了。
怀揣着内心几分好奇,方正开始详细揣摩起眼前的观想图。
将自身神魂想象成是烈火炼狱里的一棵宝树?
沟通大日,以神火焚烧,锤炼自身精神力?
方正脸黑。
确定这不是自杀吗?
他想到了他当初修炼练体武功,《金刚不坏阿罗汉》时,也是取天地至阳至纯的太阳神火,来锤炼身体……
那么岂不是说,这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方正继续往下看。
按照修行法门上的介绍,古人认为“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是阴气”。
所以,人们又习惯将灵魂说成是阴魂。
这阴魂二字的由来,便是来自此。
神魂沾染上阳气,无惧天地风雷天灾,可神魂出窍,神游宇宙八方洪荒。
神魂出窍?这是修炼后的效果吗?
方正来了兴趣。
继续往后看。
除了神魂出窍外,还可练出一心多用?
原来,观想,勾勒出的火鸦越多,每头火鸦都能做到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不尽相同,且操控自如,在心神掌控下能自由飞落,互不影响,就可以锤炼出一心十用,一心二十用,甚至更多!
方正仔细一琢磨,这理解起来很通俗易懂,简单的说就是无人机编程程序。
怎么让无人机做到8字飞,五环飞,更高难度的蜂巢编队,这就体现出了编程与精密算法。
只是,方正很快又想到一点。
一心多用,这玩意不就是拿来专门练身外化身用的吗?
大致总结效果,就是三点:
.锤炼神魂强度。
.人的神魂很脆弱,而当神魂沾染阳火气息,无惧大自然中看不见的了各种辐射、射线、特殊能量粒子、风火雷电等。
.可练出一心多用,但这个难度更高,绝不是单单靠个人毅力就能练成,天赋、汗水、悟性都缺一不可。
……
……
接下来,方正开始对眼前五张观想图,直接进行强化。
《生死内经观想法》。
是取至参透人体内经脉络,可窥探生死之秘的意思吗?
《妙树观》。
看到《扶桑观》经过推演后,观想图上的字体变成《妙树观》,方正轻吐一口气。
还好这人皮经文不像武林盟主那么中二。
扶桑这二字份量太重,方正还真担心自己德不配位,最终反被压一头,被扶桑二字拖累他向大道之心,迷失了本性。
“妙树观,妙树观……”
方正仿佛咀嚼这字中意思,渐渐的,他似摸到了一点脉络。
妙树观,妙不可言,或许这才是人皮经文取此名字的真正由来,让后世之人自己体会这其中的种种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