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永固想把水泥发明出来。
平行的历史上,1756年,英国工程师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并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波特兰水泥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现在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虽然距离国外发明水泥还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国外在发明水泥时用的技术条件也没有用到电力,所以在这个年代能不能发明水泥,就差一个金手指来捅开窗户纸。只要路径正确,原料配比、煅烧温度只不过是多做几次实验的问题。
举个例子,1879年1月,斯旺在真空泡内使用碳丝发明的白炽灯当众试验成功,并获得好评。1879年,爱迪生也开始投入对电灯的研究,他认为,延长白炽灯寿命的关键是提高灯泡的真空度和采用耗电少,发光强、且价格便宜耐热材料作灯丝,爱迪生先后试用了1600多种耐热材料,结果都不理想,1879年10月21日,他采用在采用碳化棉线作灯丝,把它放入玻璃球内,结果,碳化棉灯丝发出的光明亮而稳定,足足亮了10多个小时。就这样,碳化棉丝白炽灯诞生了,爱迪生为此获得了专利。而现代的钨丝白炽灯到1908年才由美国发明家库利奇试制成功。
假如,当时有人给爱迪生说,用钨丝效果最好呢?
现在,巩永固就在干这个事情,把能避过去的坑全部避过去,直接进入正确的轨道,缩短研究的时间,加快明朝科技进步的进程,直接将大明率先带入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他先发明水泥之后,中国人就不用再称之为“洋灰”了,同样,那些“洋布”、“洋油”、“洋火”、“洋车”、“洋钉”这些叫法,统统都扔到大西洋里去吧,这个世界再也不会出现这些名称。
巩永固和徐光启、宋应星按照烧石灰的方式先建起来一个窑,做实验用的,不用太大。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化生产完全是两回事情,在实验室里面,准备材料,添加材料,搅拌材料,这些都是手工进行,但是工业化生产,这些环节都要变成生产线。实验室可以只关心物理、化学反应的那个原理部分,工业化生产需要考虑生产成本,生产条件,工艺流程。他们三人的主要精力在水泥这个项目上,还有其他一些小的项目,由徐光启的学生们分头进行。幸亏这座宅子的花园是空着的,他们很方便的隔成了几块区域,分别做不同的实验。
他们的实验在巩永固的带领下非常顺利,各项成果层出不穷。东边太阳西边雨,悲欢离合各不同。
那个到粥摊捣乱的人,后来也弄清楚了怎么回事,情况并不复杂,就是邻近村子的一个破落户,整天好吃懒做的人,连着起了几个早上来吃粥,后面不愿意早起想睡懒觉,于是要打个商量,既能睡懒觉又能喝上粥。因为他的原因,其他人也吃不到施舍的粥,他那间本来就四处漏风的房子被人扔进许多砖瓦石块,走在大街上被人嘲笑讥讽甚至是辱骂,缺吃少穿的那些人出口成脏可没有什么顾忌。巩永固听到是这么个情况,一笑了之,让他们重开粥铺。果真是那句话,凡是要饭的没有要早饭的,但凡他能早起,他就不会去要饭。人性啊!
这个事情只是小小浪花一朵,翻不起大的风浪,大的风浪在皇宫,天启皇帝的身体在落水之后非常不好。
乾清宫暖阁,天启帝朱由校穿着亮黄色的夏季薄款龙袍,面色憔悴,眼睛半闭,躺着软塌上,旁边就半蹲半跪着他最忠心的大太监魏忠贤。
天启想起了七年前,他的父亲朱常洛在临死前,将他叫道身边给他说的话:“汝当为尧舜!”
现在回想看看,他并没有做到啊,如果这样就去了,怎么有脸面去见他的父皇啊?他一开始也是想做一个好皇帝的,可是那些大臣们,处处和他作对,就从登基之初,他没有人可以相信,他只好事事去问他的乳母客氏,可是那帮臣工们,偏偏要把客氏赶出宫去。还好,第二年他娶了皇后,赶紧找个理由说“皇后年幼需老人照顾”,把客氏又叫了回来,之后任凭大臣们再怎么说,他都不答应让客氏出宫了。客氏又帮他找了一个好帮手魏忠贤,这样一来,朝廷之上有了什么事情,他也有个人商量,魏忠贤办事越来越得体,别人喊他九千九百岁,不正是对他的肯定么。还有大臣上书攻讦他,简直是岂有此理,谁也不能完全不犯错,他偶尔犯个小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