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下午,才堪堪完成大号孔明灯(热气球)的制作。
巩永固围着看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能做成这样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事不宜迟,点火上天。
这个时候,佃户们都知道了做成的这个大球,是孔明灯。孔明灯他们也都知道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个的,不管是参与制作的,还是半道听说的,都围过来看个稀罕。巩永固也由得他们。乐安公主也非常关心,要到现场观看。
上层人家的女人一般不太抛头露面,礼教讲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拿刚刚收过来的大明国立工程院来说,人家原来是作为私宅建设的,如意门是大门,垂花门是二门。不过到了大明朝,一般富贵人家和中下阶层、小户人家对这些已经不太讲究,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面子礼仪和生活哪一个重要?在整个辽、金、元时期,北京都是处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从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开始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整整400多年的时间,北京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城市,胡化现象非常的严重,所以北京的女人也多豪气。
北京的女人豪放到什么程度,女人经常和官府吵架,吵架的时候,女人在最前面,男人经常躲在女人的裙子后面,不敢吱声。北京妇女喜欢郊游,逢年过节就到郊外去旅游,三月份踏青,每每三五为群,解裙围着松树团坐,路上的行人看见了也不顾忌。甚至女人还好喝酒,不仅好喝酒而且还好斗酒,喝醉了就骑着驴回家,到了家门口,有时候从驴背上摔下来,还不知道已经到家了。
乐安公主在皇室和公主府自是遵从礼仪的表率,待人接物得体大方,这是在她的庄子里,抛头露面自是没什么大碍。乐安公主让丫鬟服侍,换了身衣服,带上面纱也来到人群里面。这个年代,不光是公主常备面纱,普通人不管男女都有面纱,就像我们疫情时期的口罩一样,因为这个年代的沙尘暴太厉害了,尤其是春天,多的时候一个月有20次。
谁上?只能是巩永固上。巩永固当仁不让,别人也不敢啊。人类一直有上天的梦想,敦煌壁画上飞天不计其数。可是普通人真到眼前有机会试验了,明哲保身还是把出名的机会让给别人吧。
乐安公主这个时候,急急地走到巩永固身前,没有说话,只是用询问的目光看着他。巩永固给了她一个微笑,说:“放心,没事的。”
巩永固让人在吊篮上拴了一根长长的绳子,并交代几个佃户牢牢牵住,等到他从篮子里向地面扔下东西就是把他拽下来的信号。巩永固试了下风向,在下风口约百步的地方用生石灰划了一个大圈,然后拿着一个装了石块的布包袱爬进了吊篮。篮子里有一个坛子,里面是点灯用的菜籽油,用棉布做了一个加大版的灯芯,灯芯用铁皮包裹,灯芯的下方放进坛子,上端就在气囊下方开口处中间。众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巩永固,乐安公主手心里捏着一把汗。
巩永固表面上淡定无波,心里也有点打鼓,原理是行得通,谁知道这工艺能不能撑得住。事到如今,骑虎难下,硬着头皮上了,自己挖的坑闭着眼也得跳下去。
接过一个佃户手中的火把,巩永固毫不犹豫地将灯芯点着,灯芯登时冒出黄色的火焰,呼呼地向上穿去,进入气囊。
孔明灯一动不动,众人都安静的等待。灼热的气体随着火焰不断地进入气囊,慢慢滴巩永固开始感觉到有热气从里面往外溢出,整个气囊原来是塌缩的,慢慢充气膨胀鼓了起来。
忽然,“咯吱”一声,气囊和吊篮连接的绳子拉紧了,紧接着篮子也动了一下,慢慢滴篮子离开了地面。这时,众人异口同声“啊”的一声惊叹。慢慢滴,孔明灯越飞越高,吊篮在下面晃了一晃,慢慢升高,已经越过了围观众人的头顶,巩永固稳稳地待在篮子里朝大家挥手。
貌似速度在加快,一瞬间,孔明灯就超过了房顶,今天几乎没有风,在高处随着微弱的风慢慢偏离人群。牵着绳子的几个人尤为紧张,他们按照巩永固的吩咐,手里的绳子是慢慢放的,感觉到拉力,不能有失控的感觉,又不能阻止孔明灯上升,这个感觉类似于攀岩活动中教练对攀岩选手的保护那种方式。
热气球升到大约二十米高,六七层楼高的高度,这里是巩永固的心里价位,放眼望去,附近没有高层建筑,全是农庄里面的平房,远处有阡陌相间的绿油油的农田,京郊地带一片生机勃勃。
众人都在仰望这个大气球,有的在低声交谈。乐安公主心里紧张不已,一直在祈祷平安无事。
这时,从篮子里沿着边沿放下来一个约三尺宽一丈长的红色条幅,从上到下写着五个大字“公主我爱你”,话语虽然情意绵绵让人肉麻,甚至是惊世骇俗,字体银钩铁划刚健有力。
下方众人惊呆了,天哪,这也太太太。。。太那啥了吧,那啥,惊世骇俗了吧,简直是不可理喻,简直是伤风败俗,呃,伤风败俗就算了。一个大男人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是,怎么能在天上说出这种话来,他比我们离老天更近一层,就不怕被雷劈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