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金銮殿上,神景帝一改往日愁苦,整个人看上去神清气爽,端坐在龙椅上,声若洪钟,“众爱卿可有本奏?”
就是在昨日早朝之后,内臣之首守夜人衙门大总管牟贤身穿僧袍前来觐见,上表同意立佛教为国教,在普天之下大修佛寺,一时之间,竟是君臣融融,好不和谐。
牟贤态度一改变,这朝中大臣算是同意了一半。到时候,就只剩下那些外臣了,那就容易对付多了。
看着台下的文武众臣,神景帝再一次感到君臣关系是如此的和谐可亲。
首辅大臣王居正手持玉笏,站在外臣的百官之首。这些日子来,京兆尹张宽在京师大修佛寺,声势浩大,弄得京师之地人人信佛,到处兴建佛寺。不事生产,京郊之地的肥田沃土,大灾之后,竟是赤地千里,满目苍夷,触目惊心。
无数的黎民百姓成天不事生产,再过几个月青春不接的时候,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要流离失所。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今日,即便是拼着这把老骨头不要,也要和张宽这大修佛寺、礼佛敬佛的奸臣斗上一斗。此时,他又看了看与自己并排而立的内臣之首牟贤,这位与自己斗了几十年的老对头。
尽管这位大宦官手段百出,与自己斗了几十年不相上下。但无论如何,底线仍在,仍是以江山社稷为重,那日朝堂之上那声“奸臣”酣畅淋漓,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这些天来,即便是面临着神景帝的反复敲打,这牟贤也不松口,虽是残缺之人,但还是有志之士。
“臣有本奏!”神景帝话刚落,朝堂之上,就传来了大宦官牟贤的声音。
难道这位内臣之首又要抵佛了吗?王首辅心中一喜。看来,这大颂江山,还是有风骨之士的。
“准奏!”
“这些日子来,臣深研佛法,方知佛法愽大精深,方知我佛慈悲。臣愚钝,今日方知陛下用心良苦。臣以为,大颂皇朝,应立佛教为国教!”
哗啦!!牟贤话刚落,朝堂之上,先是落针可闻,紧接着,便是一片喧然。
首辅大臣王居正先是一阵愕然,紧接着,突感脚下一软,差点跌倒在地,心头一口鲜血涌出,颤颤巍巍的举起右手,双眼喷火似的盯着神态自若的大宦官牟贤,好半天,嘴里终于嘣出两个字来:“奸臣!”
说罢,眼前一黑,顿时就在这朝堂之上昏死过去。
……
京师宫城,走马胡同。
胡同气势威严,居住的都是大都是非富即贵,无形之中透露着一种庄严肃穆,即便街道没有守卫,也不限制出入,但平民百姓在行走时却是自然而然的避开,街道显得很是安静。
胡同口,座落着一座气势魏然的高门大院,红砖高墙,琉璃青瓦,高大的朱漆大门上挂着一对锃黄发亮的铜环,门口屹立着一对巨大的石狮子,前面站着两个带刀侍卫,无一不彰显着这户人家的不凡。
朱漆大门的横匾上,高悬着两个镏金大字——吴府。
“哇……我不活了,我不活了……”这日上午时分,突然间,安安静静的大街上,威严的吴府就传来了一声惊愕的嚎叫,紧接着,里面就传来了呼天号地的哭声……
随着这声哭嚎,不一会儿功夫,皇城的大街上,就传来了战马奔驰的声音。
皇城管理严格,也不允许当街纵马。但是此时,几匹烈马却在大街上跑得飞快,前面几个军士一边抽打着胯下的烈马,手中的鞭子还不停的抽打着拦在路上不长眼的行人,大声喝道:“紧急公务,让开,让开!拦路者死!”
军士后面,竟是身穿绯袍的大颂二品官员——兵部尚书吴红玉。
吴红玉曾是边将出身,长年在边关战事,风吹日晒之下,肤色显得有些黝黑。此时,更是面沉似水,黑面之中透着重重忧色。
“娘亲,你怎么了?”匆匆赶回的吴红玉几步跨入吴府,将奄奄一息的老母亲吴氏搂在怀里,又是按人中,又是输入真气顺气,折腾了好一会儿功夫,怀中的老人这才幽幽醒来。
吴红玉的父亲已去世多年,老母亲吴氏今年已九十了,但头脑清醒,耳聪明目,颇明事理,行事也颇有章法。加上儿子又官居高位,平时伺候得好,身体倒也不错。
“儿啊!”醒来后的老母亲见到跟前的吴红玉,一下子老泪纵横。
“娘亲,这到底怎么了?你为何如此啊!”吴红玉焦急的问道。
吴氏可不是一般的老母亲,由于贤良淑德,被神景帝亲自封赏为诰命夫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要不是老母亲,自己也不能出人头地。尤其是能当上兵部尚书,与老母亲密不可分。
吴氏历来信佛,每月的初一十五,都去皇城的万佛寺上香礼佛。数年前,吴红玉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边将。那日回京,偶然陪着老母亲去万佛寺时,没想到竟遇上去同样寺庙上香的神景帝。
那时的神景帝虽然也敬佛礼佛,但仍然励精图治。见到老人诚心礼佛时,听说老人平时在家中也吃斋念佛,神景帝大悦,竟然当场赐给吴氏一尊金佛。
从此以后,吴家便将金佛供奉在大堂之中,吴氏每日跪拜、吃斋念佛。说来也怪,从那以后,吴红玉就在边疆屡立奇功,平步青云。不到十年的功夫,就以武官之身,当上了兵部尚书,官居二品。老母亲吴氏也被封为诰命夫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