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父爱
赵惠文王二年,主父赵雍去巡视赵国新开拓的土地,到了北方的代地,在那里降服了一支叫楼烦的游牧民族,将他们的骑兵收编到赵军之中,再一次壮大了赵国的军事力量。
赵惠文王三年,在主父赵雍的指挥下,赵国对中山国发起了最后一战。在国都保卫战中,中山国人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奋不顾身的英雄。这是一场顽强的民族意志和压倒性的军事实力之间的一次碰撞,是一场两个民族之间的驱逐和反驱逐的火拼。白狄人数代人披荆斩棘所建立的国家,在强大的赵国铁骑的践踏下,失去了最后一片国土。
中山国被消灭后,赵雍重新扶立了一个傀儡的中山国国君,并将其迁徙到肤施(今陕西榆林)。凭借灭掉中山国的余威,赵雍又将赵国北部边境的原来没有归顺的游牧部族统统降服,这样一来赵国内地通往代地的道路实现了完全畅通。
凯旋而归的赵雍大赦天下,论功行赏。下令在国都大开筵席来庆祝不世之功,庆功宴整整持续了五天,举国欢庆主父赵雍的不世武功。这是赵国的高光时刻,是赵雍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位精力旺盛的主父稍作休息,开始将目光投向他的下一个猎物——秦国。相比起中山国,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对手。
不断向外开疆拓土,验证着这位多血多情的君王身上尚武好战的气质,而当他将目光投向国内,投到自己骨肉至亲身上时,这位君主身上那多情的一面又开始蒸腾生发。
随着时光的流逝,对吴娃的思念之情也终归变淡,而此时他对自己的长子赵章,这个原本是储君的废太子,反而产生了一种身为父亲的歉意。
当赵雍的情感之弦被拨动的时候,那个在战场上杀伐决断,冷酷无情的军事统帅不见了,他变成了一位慈祥的父亲。
有一次赵惠文王召开朝会,赵雍在场观礼,他想趁机观察群臣对年幼君主的态度。但是,真正触动赵雍的却是另外一幕,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赵章,这个原本是储君的旧太子,今天反而面北称臣,拜在自己的弟弟面前。
这个画面激起了埋藏在一个父亲心底的对儿子的怜爱。于是,一个在外人看来非常离谱而在赵雍看来是一种来自父爱补偿的念头产生了:他打算将赵章分封为代地的王,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雨露均沾地沐浴到自己伟大的父爱。尽管赵雍的行事向来是我行我素,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未必能获得舆论的支持。
对于这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的前任君主、现在的主父,赵国的那些臣子和勋贵们早就不陌生了,但是当赵雍将这个想法向众人透露后,这个开历史倒车的分裂国家的设想,还是大大超出了赵国群臣想象力的界限。
群臣们反对的奏章雪片般飞来,作为赵雍和群臣之间达成妥协的一个解决方案,最终赵章没有被封为王,不过那一大块土地代地还是被分封给了赵章,降低规格,封了一个安阳君的封号。
代地往事
如果赵雍真的封了一个代王给赵章,先不说群臣的反对声会如何,恐怕赵国的另外一位先君赵襄子的棺材板就首先已经压不住了。
因为代地这个地方原本不是赵国的领地,而是赵国的先君赵襄子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换取来的。这个所谓“巨大”的代价,并不是说赵襄子在取得代地的时候牺牲了多少赵国士兵的性命,而是因为赵襄子采取了一种极其不光彩的手段才取得了代地。也正是因为这段黑历史,让原本在历史上还称得上是贤明之主的赵襄子落下了一个永远也洗不掉的污点。
让我们把视线暂时转移到春秋后期的赵简子时代。此时赵氏家族还没有从晋国分裂出去,只是一只势力颇大的晋国卿大夫。赵襄子的父亲是赵简子,也是赵国历史上一位颇有建树的开创之君。
赵襄子本名无恤,原本赵简子册立的储君并不是赵襄子,因为赵襄子的母亲身份卑微,在那个重视嫡庶之别的年代,母亲的出身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前途。
但是赵襄子依靠极其优秀的个人素质,让原本无望继承父位的自己完成了人生逆袭。
和所有精明的开创之主一样,赵简子在选择接班人这个问题上颇费思量。赵简子儿子众多,按照当时礼制,最开始册立他的嫡子伯鲁为世子,但是赵简子总不放心把自己的基业授予这位命定的世子。
为了考察众多儿子贤能与否,赵简子精心设计了一场测试,他将自己给儿子的训诫全部写到竹简上,将其复制多份,给每个儿子都分发了一份。分发的时候赵简子特意叮嘱众子:“要认真记取!”
当时每个儿子都态度恭谨地应允了,但是老于世故的赵简子知道,这些儿子们到底有没有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并不能能看他们今天怎么说,而必须要看他们日后怎么做。过了三年,赵简子把当日授予竹简的所有儿子都找来,要亲自过问下儿子们对自己颁发教材的掌握程度。
首先被面试到的就是世子伯鲁,赵简子让他复述一下教材的内容,脸涨得通红的伯鲁不断地用手搓捻自己的衣角,却一句也答不上来。有点血压升高的赵简子就再追问“竹简去哪儿了?”得到的答复是早已不知所终。于是挨了一顿臭骂的伯鲁灰溜溜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