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星晖道:“于二伯,你这可折杀我了,我怎么敢给您讲呢?”
于抗战不以为意的说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你的工作思路确实很不错,我就想好好了解了解,只不过你那篇文章短了一点,里面很多东西讲得不太详细,所以我想当面听你讲一讲。”
于延安道:“抗战,你确实可以跟星晖好好谈一谈,他是个搞经济的天才啊,像他在彭家湾镇引进的那家特钢厂,哪怕换一个市长都未必能引进来啊,可是他一个小小的镇长就硬是打动了人家一个国际性巨型钢企的副总裁,决定了在彭家湾镇这么一个小小的镇上建厂了。”
于奶奶道:“行了行了,现在是吃饭的时间,你们不吃饭,人家星晖还要吃饭呢,吃完饭你们再说吧。”
虽然于延安兄弟几人都是位高权重的大吏了,可是在母亲面前也不敢造次,他们立刻住了嘴,规规矩矩的吃起饭来。
于老这里的菜肴大都是些家常菜,并不奢华,很快,大家就都吃完了,看苏星晖吃完饭,于抗战就迫不及待的拉着苏星晖,说起话来,于延安坐在了一边,而于锐坚、于锐志兄弟,还有于俊楚等几个当干部的小辈都坐在了下首,等着听苏星晖讲他的从政经历。
苏星晖道:“于大伯,于二伯,这真是让我这个小辈惶恐啊。”
于延安一挥手道:“有什么好惶恐的?你做过什么就说什么,这里都不是外人。”
于抗战道:“你就从你到猛虎岭的工作经历开始说吧,说得详细一点。”
苏星晖便说起了他的工作经历,他讲起了自己在猛虎岭乡修路、搞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招商引资的经历,然后讲自己怎么到了彭家湾镇,又怎么在彭家湾镇搞蔬菜种植、修长江大桥和高速公路、招商引资的经历。
这些都是他的亲身经历,而且他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每一项工作他都亲自布置落实,跑遍了辖下乡镇的每一个村组,所以他也是熟极而流,讲得非常详细。
大家也都听得非常认真仔细,特别是于俊楚,他还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了笔记本,不停的记录着。
于俊楚是于家年轻一代中在从政方面最出色的人才之一,也将会是于家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预计年后他就能提拔一个处长,然后外放地方,担任一个地方实职,这不仅是为了丰富履历,也是为了干出一番政绩,积累资历。
不过他一直在机关工作,在实际的地方工作经验上还有一些欠缺,所以他也很重视苏星晖今天讲的这些东西。
于抗战问道:“星晖,你在彭家湾镇干得好好的,怎么又调到昌山县当个什么镇党委书记了?”
于抗战确实有些不明白,彭家湾镇的发展势头那么好,已经是湖东省经济第一镇的有力候选了,这是现成的政绩,苏星晖为什么要离开那里?按理说,顾山民在那里,可以关照一下苏星晖啊。
苏星晖道:“我是干部交流到那里去的。”
于延安道:“说起这件事来,还是姐夫搞出来的,他在湖东推行干部交流制度,结果别人就把星晖的名字给报了上来。”
于抗战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曲折,他笑道:“这算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可惜就是委屈了星晖。”
苏星晖道:“没什么好委屈的,在哪里都是一样工作。”
于抗战道:“不过昌山县的情况肯定要比上俊县差得多吧?你有些什么工作思路?”
苏星晖道:“昌山县全县都是山区,底子确实很薄,交通也是很不方便,所以我还是打算先修路……”
苏星晖把他这一个多月在昌山县的工作经历详细的说了一遍,于抗战也是惊叹不已:“你才去了一个多月,就已经做了这么多事情,换一个人的话,只怕一两年都做不了你这么多事情啊。”
苏星晖道:“笨鸟先飞嘛,昌山县的底子本来就薄,要是不抓紧时间,只会被别的地方给拉得越来越远。”
于抗战看着苏星晖,眼神里满是欣赏,他转头问于俊楚道:“俊楚,你刚才听了这么多,对苏星晖的工作思路,有没有什么心得?”
于俊楚看了看自己的笔记本,然后将它合上道:“我总结了一下,星晖的工作思路大致是,第一,修路,不管在哪里工作,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修路,交通搞好了,后续的动作才有意义,要不然的话,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都难以运出去。”
“第二,因地制宜,星晖在三个地方工作过,在每个地方采取的措施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猛虎岭搞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比如在彭家湾镇搞蔬菜种植和大工业,比如现在在昌山县搞畜牧业、旅游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产业。”
“第三,星晖在融资方面的思路很开阔,多种多样,比如向上级要拨款,要补贴,向国有银行贷款,向世界银行贷款,向私人性的财团融资,不拘一格,可是都很有效果。”
“第四,星晖很注重产业链的发展,比如在猛虎岭乡种植水果和药材,他就引进了饮料厂、食品厂、制药厂等等企业,现在在昌山县,他搞畜牧业,他就要引进屠宰基地和皮革企业,都可以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在彭家湾镇虽然暂时没有形成产业链,可是那里地势开阔,交通方便,他还在周边发展了许多配套企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