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是自杀的。
她躺在软榻上,身上穿着尊贵华丽的冕服,眉目如画,新点的绛唇如血,她是太后,先帝的皇后,新皇的母亲,一个掌控帝国实权整整十年之久的女人,她将天下玩弄于鼓掌之间,让无数男子汗颜,她是一个传奇。
所以,即便是死,她也要风风光光,完美无瑕。
太后死了,一直到她入殓封棺的时候,刘邦才接受这个事实。
从听闻太后死讯起,他就恍恍惚惚,发丧,召集文武百官,通知宗室血亲,最后昭告天下,在处理这一系列工作的时候,刘邦更像是一个玩偶,只按照礼制程序进行。
丧钟还在敲着,外面已是缟素一片,棺盖缓缓合上,看着那张凄美而又安详的面孔,刘邦意识到,自己好像又失去了什么。
亲王,郡王,公主,郡主,所有的宗室成员都在哭泣,他们泪如雨下,他们痛彻心扉,和那些人一比,半滴眼泪都没掉的刘邦变成了另类,铁石心肠,冷血无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赵王扑在棺材上,声嘶力竭“母后,你走了,可让儿臣该怎么办?”淮南王紧随其后,再接着是中山王,献王。
清河公主爬到刘邦脚下,抱着刘邦的衣摆哭道:“母后,你就这么去了,谁来为儿臣做主啊?”
刘邦一动不动,任凭她的鼻涕眼泪抹在自己的衣服上,她伤心,不是因为敬爱太后,而是因为,她嫁给了郑家,是造反的十七族之一。她如此悲伤,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让刘邦放过郑家。
那些亲王们如此悲伤,也不是因为敬爱太后,他们怕的是太后死后,刘邦会对他们动手。楚王的事情让这些亲王们一日三惊,生怕自己会是下一个刘阙。
此时,他们被困在金陵,只有让自己表现的伤心欲绝,刘邦才会顾忌天下人的看法,不至于立刻下狠手。
是的,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对太后的感情而悲伤,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可能,也许,除了齐王。
刘荣也落泪了,只是他没有像其他几位亲王一样,哭的那么凄惨,从进灵堂起,他的目光就一直落在刘邦身上。怀疑,不可思议,失望,愤怒,他的目光复杂,然而刘邦却看得很清楚。
吉时到,丧仪官拖着长长的嗓音喊道:“众臣,宗亲,行大礼!”有人来拖开清河公主,刘邦撩起裙摆,与所有人一样三跪九叩。
礼毕,皇帝与文武百官离开,去处理政务,其余人在这里守灵,刘荣也跟了出来,一直跟到养心殿。
刚进殿门,刘荣就大声质问:“母后,究竟是怎么死的?”
为人子女,长辈过世不能说死,得说仙逝,或者驾崩,再不济也要称薨,只说‘死’字是不孝。
不过刘邦没有理会他的口误,刘荣是武人,心直口快,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唯一一个怀疑是刘邦杀了太后的人,却是唯一一个敢直言相询的人,相比其他人的深沉,他更喜欢刘荣的坦荡,
刘邦面无表情地瞥了他一眼,语气淡然“母后不是留下遗书了吗?上面说的很明白。”
“遗书是可以伪造的,我要你亲口告诉我,母后的死到底和你有没有关系?”
“朕如果说没有,你信吗?”刘荣看着刘邦的眼睛,咬牙道:“信!”
刘邦轻声道:“谢谢,你已经知道答案了,那就回去为母后守灵吧,朕还要处理一些事情。”
刘荣还想问什么却被刘邦摆手阻止了,他仰天长叹,转身离开。看着他的背影,刘邦只感觉一阵阵疲惫。
太后自杀,的确不是他干的,但要说与他没有关系,那也未必,“也是啊,骄傲如她的人,又怎会苟活于世,过着监禁一般的日子,除了宣告你的尊严,你又要告诉我什么呢?”
刘邦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这是太后遗书的最后一页,是专门写给自己的,所以他没有交给大臣。
所写的内容充满了对刘邦的欣赏,太后认为,刘邦所做的一切很正确,做的也很好,唯一的瑕疵就是心太软。
虽然她没有明说,但刘邦却知晓了她的意思——太后与皇帝,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恩怨,必须用血来终结,她对刘邦下不了狠手,刘邦也对她狠不下心肠,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这是错误的。
为了不一错到底,她选择了自杀。
杀伐果断,是帝王的必修课,不能挂科。
“死了的人,斩断因果,一了百了,活的人却要背负更为沉重的债孽,世人都道我铁石心肠,可谁知道,悲伤到无法流泪是一种什么感觉?”
刘邦笑了,又哭了,笑的惨淡,哭的畅快,他干咳了几声,鼻血横流,牙龈也开始肿痛,脑子就如同被放进了洗衣机里,只觉得天旋地转,两眼发黑。
王忠带着孙不平从外面赶来,看到眼前这幅场景,两人被吓的够呛,“来人啊,快来人啊。”
侍卫将刘邦扶到软榻上,无论怎么擦拭,鼻血依然犹自流个不停,王忠手忙脚乱,抓着孙不平的胳膊问“先生,血止不住,这该怎么办啊?”
孙不平让他出去端水,他将手打在刘邦的手腕上,仔细把脉,孙不平叹了口气,取出银针,在刘邦的几个穴位上灸治,鼻血终于止住了。
看着昏迷不醒的刘邦,王忠焦急问:“先生,咋样啊?”孙不平叹道:“陛下的身体,底子本就差,再加之每日不断的操劳,已到了强弩之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