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水浒逐鹿传 > 第739章 李衍和赵构不是亲戚嘛(求订阅!)

第739章 李衍和赵构不是亲戚嘛(求订阅!)(1 / 1)

下朝了之后,石秀照例来到李衍身边,汇报道:“官家,南宋那边出了点事。”

李衍问:“甚么事?”

没等石秀答话,也来到李衍身边的柴进,就抢先一步答道:“李纲被免职了。”

随着发展,大中的三支情报部门,难免产生一些交集,甚至是产生了竞争。

这其中,交集比较密集的、竞争比较激烈的,就属军情部和政情部。

当初,大中还没入主中原的时候,军情部的情报力量有些不足,无法在所有敌占区建立完整的情报网,因此,天眼和政情部的人也被派到敌人内部去打探消息。

天眼和政情部的人进入敌占区后,各自发展,如今也具备了很强的收集情报的能力,现在如果将之撤回或是废除,无异于自废武功。

除非是脑子有问题,否则谁又会干这自废武功之事?

反正,李衍是不会干这种傻事。

所以,天眼和政情部进入敌占区发展的情报人员和他们所发展的情报网也就被保留了下来。

而李衍既然允许天眼和政情部将手伸进军情部的盘子中,那自然也得允许军情部将手伸进天眼和政情部的盘子中。

慢慢的,这三支情报部门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

其实,李衍坐视这三支情报部门这么发展,除了上面所说原因以外,也是因为,对李衍而言,这是有好处的——这样的话,李衍可以让这三方相互监视,免得这三支情报部门不受李衍控制,李衍甚至都准备等战争结束了之后将军情部改建成为另一个锦衣卫。

这也就导致,柴进和石秀争得更厉害了,现在他们就连老兄弟那点情分都有些不顾了——其实,这也跟柴进和石秀的性格有关,这两个人,一个原来根本无法为官,一个原来极为渴望出人头地,换而言之,两人的仕途之心都极重,如今两人又都摸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试问,他们又怎么会不怕争输了而失去目前的权势?进而又怎么能不争?

李衍看向柴进,道:“哦?李纲被免职了?为甚么?”

柴进禀报道:“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南宋伪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康王所接受,可他主张坚决抵抗咱们大中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康王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所不容,现在宋康王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正在谋求与咱们大中议和,想要与咱们大中划江而治。”

李衍听言,道:“这个消息准确吗?”

石秀道:“千真万确,不久前宋康王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于前日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河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部署,迫使李纲辞职。”

柴进看了石秀一眼,接过话道:“昨日南宋伪朝廷早朝,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宋康王罢李纲观文殿大学士等职,任汪伯彦为宰相、黄潜善为副相,目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正在谋划将李纲彻底赶出南宋伪朝廷。”

李衍听言,暗自一叹:“李纲在南宋的仕途应该是彻底完了。”

至于赵构选择议和,李衍一点都不意外。

首先,目前南宋小朝廷的局势非常不好,不提中军随时都有可能杀过江去灭了南宋,就是南宋内部,现在都是矛盾重重。

目前阶段,大部分宋军对于赵构这个南宋皇帝的命令都是听调而不听宣,甚至就连宗泽部都有这样的情况。

可以说,武将现在成了南宋最大的隐患,至少赵构是这么认为的。

其次,国家要想稳定,要想发展,没有钱怎么能行?

而南宋现在真就没钱。

上一世的赵构和南宋,之所以能一直苦苦支撑,那是因为有海上贸易的商税支撑赵构和南宋,而这一世,李衍早就切断了南宋的海上贸易,以至于南宋根本就没财源。

现在,南宋小朝廷连军饷都发不下去,这也是导致宋军大多将士听调不听宣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当初赵佶在位时,在南方大肆搜刮花石纲,搞得南方人对宋朝怨声载道,最后甚至爆发了方腊起义,后来,北宋朝廷派军去征剿方腊,又在南方为害不小,以至南宋在南边的群众基础极差,换而言之,南方人民不愿意接受南宋的统治。

最后,综上种种,南宋境内现在出现了两股非常大的反抗组织。

其中一股是以李成为首的义军。

李成原来是试弓手,后来累次迁升至淮南招捉使,再后来聚众为盗,活动在荆楚一带。

不久之前,李成这伙寇匪被杨沂中击败,然后逃过长江,在江南钞掠,现在已经壮大到了十万之众,严重威胁到了南宋的统治。

另一股是以钟相为首的义军。

钟相,原来就是在洞庭湖地区活动的一支农民起义的首领——这支义军其实也是明教的一支。

北宋末,钟相在家乡利用宗教活动组织群众——凡加入他的组织也就是“乡社”的农民,都要交一点钱粮,社内实行互助共济,因此都能“田蚕兴旺,生理丰富”。

钟相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这比北宋初王小波“均贫富”的思想又进了一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新小说: 大明枭 回到唐朝当皇帝 千年军国 大明之雄霸海外 贞观大名人 军火大亨 三国之暴君吕布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盛唐高歌 龙争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