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的西北军再次大败,伤亡达十万众。此次攻燕,大宋倾全国之力,发兵十五万,动用民夫五万,骡马三万,耗资百万贯(或许小半流入了贪官口袋),却落得如此惨淡收场,怎不令朝野震惊。前方又传来小道消息,说是辽国不敌金军,欲倾全国余力攻击大宋,以得残喘,未知真假。真是恶耗不绝,多灾多难。
自赵佶即位以来,荒淫无道,任用六贼,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各地义军四起,在镇压起义军中,国力日益空虚。而此时恰逢北方女真族崛起,大败辽军,夺取了整个辽东半岛。赵佶与其所宠信的张邦昌以及六贼便做起了美梦,与金结盟,对辽国南、北夹攻,经过数月往返商定后,确立了“海上盟约”,这伙人便幻想以收复燕云来激起民族自豪,转移百姓注意力,又能以击溃辽军来展示大宋军威,威慑四方。
童贯两次攻燕中(特别是后一次),将大宋精锐败个精光,若是此刻敌国入侵,或是再次爆发大型农民起义,号称拥军百万的大宋,便再也没有余力镇压。对于赵佶来说,攻燕原本是一场一举多得的机遇,没想到却变成一场豪赌,还几乎输掉了所有筹码。
初闻此讯,赵佶险些跌下了龙椅,颤抖着不断重复着,“这可怎处?这可怎处?”一旁的太监不断为其擦着额头的汗,却怎么也擦不完。赵佶一夜无眠,一闭眼就“看见”被人掀下龙椅,愣是干瞪着眼呆了一夜。
次日早朝,整个朝堂上的官员们惶惶不安,静若寒蝉,这时候哪怕一声清咳,也会吸引所有官员寓意颇深的各种目光。众人不由得想起数日前,张邦昌、王黺(继王铎之后任兵部尚书)还拍胸发誓,壮语豪言“定能光复燕云”云云,此刻却面色死灰,大气也不敢叹一声。
赵佶瘫在龙椅上,整个人仿佛又老了十岁,两目无神,眼眶发黑,整个人蜷缩在宽大的龙袍内,倚在龙椅一侧,仿佛不依赖龙形扶手的支撑,就会滑到地上。他重重的喘着气,无力的看着殿下这群平时自诩“子牙在世”、“武侯重生”和“伯牙”、“叔齐”……的一干文臣,一个个缩着脖子,低着头,大气不敢叹一声。他绝望了,如果连“子牙”,“武侯”都无策了,大宋朝是不是要完了。
“启禀圣上,微臣有本相奏。”宗泽执笏出班,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尤其是张邦昌一流,顿时狐疑起来,“原来这老儿早有准备。”
“快,快!”赵佶眼睛一亮,连忙唤太监接上来,细细一看,顿时面色迟疑,看了看宗泽,又看了看张邦昌、王黺等人。目光扫过,除了宗泽神色坦然,其余大臣均纷纷低下头去,赵佶长吁一口气,无力道:“宣太师李纲速来见朕!”
张邦昌一听要宣李纲,方知宗泽奏章上定是保举李纲坐镇太原,总揽军务,收拾残局。军务一旦交付李纲,李纲、宗泽等流殿内殿外大权独揽,定要排挤己方。权利之争,身不由己,不进则退,他脸色大变,急忙出班,大声道:“且慢,微臣有话说。”
赵佶一喜,连忙道:“爱卿可有甚良法?”
李纲认为金人狼子野心,桀骜残暴,素来反对与金人结盟,加之布防战略不得重用,才称故“病重”回家养息,此事满朝文武心照不宣,赵佶御笔亲批特准其归家养老,又念其劳苦功高,赠其御宅一处,大有其最好老死不要来烦的意思。此刻将其宣回,无疑是自扇耳光,见丞相有异议,赵佶如何不喜,暗道:“这才是自己人,朕的左膀右臂,忠臣啊!”
“李太师三朝老臣,为国呕心沥血甲子余,如今年迈多病,圣上念其劳苦功高,特许李太师颐养天年,若是凡事都要劳烦李太师,圣上养我一干文武又有何用?”张邦昌一开口,顿时惹得附和声一片,满朝文武绝大半纷纷点头,“是啊,是啊!丞相大人言之有理!”
宗泽险些气个半死,张邦昌这恶贼捅出天大的篓子,还要欲盖弥彰,污蔑李纲年迈昏庸,这恶贼何至贪权如此,他怒视张邦昌,后者直接将他目光忽视,宗泽怒火中烧,大声道:“圣上!微臣以为西北军溃败,皆因童贯纵容部下,军纪不严,民心大失,在攻城战中指挥失当,方有此大败,圣上应严惩童贯,以告天下。”
满朝顿时又安静了下来,就连张邦昌都竖着耳朵在听,“童贯两次失利,伤亡如此惨重,唯有弃车保帅了,可自己派系中有谁能收拾残局呢,想来想去,怎么全是一群马屁精。”
宗泽顿一顿又道:“据臣所知,此次溃败皆因前方失利,后方自相践踏所致,散兵游勇逃散于乡间田野,伤亡未必果真有十万众。李太师曾统领太原军务,在整个西北威望极高,振臂一呼,必然四方来投,召集溃兵游勇,安抚两河民心,重整军威,抗击蛮夷。请圣上裁度!”
“我怎么没想到!”张邦昌眼睛一亮,初听伤亡十万兵众,他被吓傻了,听宗泽一言,他豁然开朗“打了败仗,当然跑啦,不跑是傻子嘛,既然没死那么多人,先保下童贯再说好了,而且似乎圣上也不想重用李纲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