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这两日来风光无限的濮阳侯,因为殿试的时间到了。
之所以会被称之为殿试,那是因为这场考试在皇宫大殿内举行的。
早上七点钟的样子。
宋砚等三百多名准进士就来到了皇宫外等候。
就在这些准进士在互相寒暄吹捧之际,有官员到来,领着他们来到了太极殿。
行礼、叩拜之后,在卫帝的宣布下,殿试正式开始。
不过,卫帝不是那种有耐性的人,正常殿试足足有两个时辰,因此,他只停留了大半个时辰,就起身离去,然后名礼部尚书魏珍代替他监考。
不知不觉,两个时辰就过去了。
这次的考题为一策三问,以及作诗一首。
策为国策,范围较广,只需按照自己的见识写出一份国策来就行。
至于三问,则是卫国当下遇到的一些问题,分别涉及到了军事、民政以及吏事。
做诗吗,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只需写上自己最为那首的诗就行。
卫国立国百年,还算国泰明安,但实际上已经到了灭国的边缘,土地兼并严重,贪官污吏横生,国民民不聊生。
而且今年子午河下游更是爆发了水患,在西北地带三省都出现了旱灾和蝗灾,使得许多农民颗粒无收。
加上四大藩王都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在蠢蠢欲动,可说,如今的卫国就是个火药桶,只需一点火星就会将整个卫国给引爆。
这还只是内部情况,在外则有梁国和越国盯着,一旦卫国发生变故,梁国和卫国都会派兵攻打。
宋砚并没有打算在殿试中表现自己,他的文章可说写得中规中矩,深含中庸之道,主要是现在的卫国就是一个大筛子,除非一个拥有强力手腕的人进行变法,或许卫国还能多撑几十年。
但当今执掌内阁的三位阁老却都是各党的领袖,一心顾着党争,根本就没有半点变法的念头,所以,卫国的寿命不会超过十年。
因此,即使宋砚知道卫国的问题,但他却不会写出改革之法,因为,他一旦写出这样的文章就会成为权贵和官员们的公敌。
卷子交上去后,宋砚等人就可以出宫了。
一番紧急阅卷后。
六份卷子被送到了卫帝的面前。
卫帝将从这六份卷子中圈出庄园、榜眼和探花。
卫帝装模作样的拿起一份卷子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他就放下,然后拿起了第二份。
他十四岁就登基了,当了十多年的皇帝,已经不是第一次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所以,他的兴致并不高。
直到看到第五份卷子所书写的那首诗词,他不由眼睛一亮,涌颂道:“人生若是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这诗写得好,他拿起狼毫笔就在卷子上面一圈,此人当为探花!”
次日上午。
宋砚哪里也没有去,而是留在太学院老老实实的读书,因为殿试的结果都不会出来。
他在殿试上写的文章并不算出彩,倒是那首抄袭来的诗颇为惊艳,一个二甲进士倒是跑不了,对于在京当官,他没有想法,更中意外放,成为一方父母官。
但在十点半的样子。
一个太监带着一群侍卫来到了太学院,宣布了一个消息,太学院学子宋砚宋子玉被陛下钦点为探花郎。
“宋子玉在哪里,还不来接旨!”传旨的太监一年傲然的道。
马上就有人跑去宋砚的宿舍通知他。
得到自己中了探花这个消息,宋砚并没有半点惊喜,稍作收整,他就去往外面接旨。
太学院学子中了探花,整个太学院都为此感到光荣,祭酒也再次召见了宋砚。
受到祭酒的勉励后,宋砚又前往蔡子孝府上拜访。
对方是他的老师,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同样,蔡子孝已经先一步知晓了他中了探花的消息。
于是,早就吩咐下去,如果宋砚到来,不用通传,直接领到他的书房。
蔡府,书房内。
蔡子孝一脸欣慰的看着宋砚:“子玉,你果然没有辜负为师的期望,为师甚是欣喜啊!”
“都是老师教导有方!”
宋砚谦虚道。
“你啊,就别谦虚了,你能有今日,都是你自己的努力,与为师没有多大的关系,按照规矩,一甲进士都会进翰林院,等进了翰林院你可要好好表现!”蔡子孝叮嘱道。
“老师,学生想要外放!”宋砚道。
闻言,蔡子孝脸色微微一变,语气郑重道:“子玉,你可要想清楚了,进入翰林院,最少是个从六品的京官,而且在翰林院升迁也更加的容易,但如果外放,三年升不了,至少要六年以后,还有在外放后,你以后还想入京,就千难万险了!”
“还请老师成全!”宋砚神态坚决道。
“你啊!”
蔡子孝眼中闪过无奈之色:“一般来说,京官外放都会放到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黄山县不过是下等县,县尊也不过是九品,而担任知府,你却没有那个资历,所以,你最多能担任一个知州,同样要受制于知府,老夫建议你,现在京城停留几年,然后将官职升到正六品,到时再外放,你就有资格担任五品知府了,但只地方上,你想三年升到知府,根本就不可能!”
“老师放到哪里都无所谓,学生只想造福一方!”
宋砚再道。
“哎!”蔡子孝见到劝不住宋砚,不由长长一叹,眼中更是闪过几分失望:“这样,你先回去吧,等有了消息,为师再通知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