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晚秋时节,天穹如洗,桂子初收。三宫六院,余香飘散。
我和善静尼姑漫步于林苑之中,善静尼笑着说:“皇后圣睿十六年到长安的时候,皇上让我到桂宫教授你朝廷礼仪。当时他说:‘姨母,朕交给你一个女孩儿。朕想让她当朕的皇后。你要用心的第一件事,是让她喜欢上宫内的桂花。’一晃过十年了,皇后风采胜极,桂花开满宫城,都没辜负皇上的心意。”
在姨母的面前,我总脱不去一丝少女时代的羞涩。我二十六岁了,正当盛年。桂花不论开或不开,好像融入我的信条里。它不怨秋风,不从群花,唤回心底的春意,洒向人间都是爱。
告别了善静,我回到太极宫。琴声悠扬,是“流水”之曲。圆荷为我披上纱衣,我静静依在廊下听琴。金灯之旁,上官看着太一弹琴。一声一声的流水音,都是上官一点一点灌到孩子的心田里去的。太一虽然只有七根手指,但弹琴并不比常人逊色,也是他自己肯用心。
人道是太一天姿秀绝,怎知道先生育人的辛苦。天寰日理万机,霸业定后,政务比之前繁了一倍。我童年失学,不能说知识渊博。因此太一的师傅,便要承担全部的责任。他教他六艺,也教他为人。太一一曲奏毕。肃然起立,到案边倒了一杯茶,奉给上官:“先生……”
上官喝了一口,道:“此曲弹得比以前进步了,但还有不足。”
太一生就珠耀玉润,明眸白皙,笑起来秀发如画:“我就知不好。我在宫中少见其他孩子,找不到多少知音。”他给右手戴上蓝丝手套。
上官笑着道:“此言差矣,谁说知音非要是孩子的?我,你的父母都是你的知音。何拘泥于年龄,身份?渔夫可以为圣贤知音,老者也可以为孩童知音。”
太一靠紧他说:“渔父听琴,可以说是知音。但琴音也不是一个人内心的全部。”
“太一,红尘之中要找个和你心思一致,共呼吸,同命运的人,难比登天。知音,不必是那些能全懂你的人,而是那些愿意懂你的人。你将来要君临天下的话,哪里能找到几个知音?大臣,后宫,能懂你的人,就是难能可贵了。”
太一用手指揉了揉鼻尖:“……我最乐意当父皇的儿子。皇太弟,是我五叔,名分已定。”
他神态还是不脱天真之气,可言语十分认真。
上官沉默片刻,微笑着拍了拍太一:“将来的事,不该揣测。顺天应人吧,不然就是逆行。”
我点头,走入殿中,笑道:“怎么,家家不能当我太一的知音?”
“家家回来了。”太一朝我跳过来,我婆娑他的头颈。他对先生吐舌:“让家家听去了。”
上官起身,问我:“师兄还不到?近日首次开科取士,可别让他操劳过甚了。”
我叹息:“要我可以代劳就好了。九品中正制延续数百年,科举制推行自然是头等大事。虽然他早就有心拔擢寒门素族的文人,我主持的修文殿编书便是个伏笔。但现在真要以人才为上,阻力何其之大。就说满朝文官,从尚书令崔大人到吏部尚书杜昭维,户部尚书谢如雅,谁不是高门子弟?皇上已经取了折衷,将科举和品第制度结合。一半一半的来。但是朝野上下,观望议论,以为废祖制不妥。你最清楚天寰,他决心一事,无不尽力而为。就说这几年,均田制,租用调制,统一度量衡,发行五铢钱,哪件不够他操劳的?”
上官默然,我对圆荷招手:“今日的晚膳,先热着,不晓得他什么时候回呢……。惠童不是去文德殿给阅卷的大人们送汤饭了?皇上他吃了人参汤吗?”
圆荷稳当当的说:“遵命。惠童已传信来,各位大人都感激皇后的关怀。皇上用过汤了。”
我曾答应十年一放老宫女。许多人今夏都拜辞中宫还乡了。圆荷却发誓永不嫁,只能留着。
虽然现在她和惠童等于我在宫内的左右手。但我常错觉圆荷是一夜之间变成大人的。
我想那是因为我溺爱这个丫头。虽然我对她的宠爱,但绝不能流露到超越界限的程度。
好多人抱怨亲人,说总把他们当孩子。其实,这只是一种爱意。
“爹爹,爹爹。”跑到外头去翘首以待的太一眼尖,发现了以银烛宫灯为前导的皇帝。
他跑着去迎天寰。天寰本来好像正思索什么,看到了太一,就笑道:“慢点慢点,别摔着。”
他趋步去,把太一抱起来:“越来越沉了。唔,”他用手掌罩住太一的耳朵:“秋凉了,傻孩子站在外头等我,不怕着凉?”
太一笑盈盈的:“恭喜爹爹开科举,从此鲤鱼跳龙门啦。”
父子走进大殿,我把太一拖下来,小声嘀咕:“那么大的孩子,你还爱抱着。”
天寰只是笑。他正处于男人生命里魅力的巅峰,容光外映,秀色内含。
“凤兮凤兮在,那么一起用膳。”他说话不容人违抗。
我们常是三个人在一起用膳,因为天寰说“朕以一人治天下,不是天下人奉朕一人”。因此膳食简单,并没有多少菜品。天寰大约饿了,吃得津津有味。觉得好吃,便推到太一的面前。
太一左手执筷。他吃相特别优雅,从不挑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