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到底也没睡成两个时辰,洗漱一番,揉着脸来到御书房。
听完周应秋见朱由检的全过程,若有所思的点头道“你是说,天下官员对新政的认同或者理解还是不够?”
周应秋微肃着脸,沉思着道:“应该不是不够,而是他们心有抵触,不愿接受,所以也不肯去了解,即便是有朝廷的鞭策,他们也不肯多走一步。”
朱栩明白周应秋话里的意思了,他的改革很突然,整个大明都没有思想准备,在思维固定,甚至已经僵化的现在,哪怕再合理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更何况这场改革显得非常的‘蛮横’。
“皇家政院那边的政务班,怎么样了?”朱栩道。
周应秋道:“因为三番两次的被打断,并不顺利,加上皇上有意整肃底层吏治,臣打算今年开始,京官可以放缓,省级官吏轮流进京受训,暂定为期三个月。”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思索着道:“在各省政院也准备开课吧,从省里的官员开始,过一阵子,府一级也可以开始,革新革新,到了革命思想的时候了。”
经过几年的磨合,新政日趋完善,课纲,教授队伍日渐成熟,该是铺开的时候。
周应秋稍稍一想,道:“是,吏部有这个打算。另外,臣还想吏部也筹建一份报纸,专门用来介绍新政,吏部的政务,给天下士林解惑。”
朱栩心里一动,笑着道:“这个主意不错,这样吧,六部各设一份报纸,以六部命名,然后礼部的现在移交给内阁。”
周应秋怔了下,旋即道:“皇上圣明,内阁的报纸,臣认为该命名为:景正朝报。”
朱栩看着他笑了笑,没有点破他的小心思。手指在桌面敲击不断,清脆的马蹄声不止。
大明要进入一个新时代,舆论导向非常的重要,现在抢夺、控制还来得及。
周应秋看着朱栩,迟疑一下,道“皇上,关于刑部尚书,顺天府府尹,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选?”
朱栩神色不变,虽然阮大铖这件事来的突然,人才储备他都是一直在做的,心念一转,道:“沈珣任刑部尚书,陈奇瑜任顺天府府尹。”
周应秋没有丝毫犹豫的抬手,道“遵旨。臣将与曹公公,毕大人,孙大人,靖王一起与二位大人面谈。”
朱栩点头,这五人分别代表着司礼监,也可以说是他这个皇帝,毕自严,孙承宗是内阁,周应秋是吏部,靖王是督政院。
“嗯,选人,用人,一定要谨慎,各方面都要严格把关,不要有一丝差错。”朱栩道。他即将准备对底层进行清洗,需要保持高层的团结与稳定。
周应秋道:“皇上放心,去年八月之后,在京的三品以上每半年都会摸一次底,京外的巡抚,总督,参政参议也是半年一次,有问题都会及时清理。”
这些朱栩倒是都很放心,喝了口茶,道“政改,你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周应秋抬头看了眼朱栩,低着头沉吟一会儿,道:“皇上,现在我大明上下的目光都聚集在政改上,压力丛丛,阻碍密集,并非是好事情。”
朱栩手指微顿,心有所动的看着他道“你是说……要想办法,转移一下注意力?”
周应秋抬手,道:“是,并且是那种短暂转移,可以迅速来回来,可控的大事。”
朱栩心里会意,笑着道:“好,朕知道了,朕来想办法。你回去之后,还是要抓紧完成政改,这才是当前的头等要务,不能懈怠。”
“臣遵旨!”周应秋道。
目送周应秋离开,朱栩长吐一口气,轻声自语道:“近来的压力确实很大,得想办法缓解……”
虽说大明内忧外患,可相对来说也算平稳。
黄太吉与科尔沁暂时还没有能力扣边,西南的民乱也被控制住,日.本已经闭关锁国,沿海没有倭寇,南方的海上的荷.兰人,西班.牙人威胁还可稳妥应对,安南现在正在割据混战,缅.甸忙着统一战争,都无暇来侵扰大明。
草原上,朱栩的手还伸不了那么长,西南诸省平稳,日.本倒是个好选择,不过海军还不够成熟,没有把握,海上更是,能动手的,也只有安南与缅.甸了。
朱栩思忖着,翻起右手边的奏本。
对大明朝廷来说,不断的革新计划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可落到实处,影响到天下的,还是微乎其微。朝廷颁布政策是一回事,执行、落实又是另一回事。
大明的整个社会氛围,其实并没有多少改变。
毕自严等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一面在完善政改,一面与各地的巡抚,参政不停的讨论,叙话,用尽办法的希望他们能认真,深入的执行朝廷的革新计划,推动政改的深入。
周应秋回去没有多久,内阁及六部都开始着手准备新的报纸。
名字起的非常有意思,除了内阁的景正朝报,吏部的是‘吏部时报’,工部的是‘工部达报’,礼部的是‘礼部制报’,刑部的是‘刑部案报’,户部的是‘户部闻报’,兵部的‘兵部边报’,督政院的是‘督政院报’。
都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八张报纸第二天开始试运行,同时传令各省进行更改。
这些报纸前期都是免费的,在各个商贩,驿站,衙门等地可以随意领取,领完为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