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是方天前世一句小清新又或者说心灵鸡汤式的话,只不过前世类似这样的话实在太多,这种东西,也许刚出现不久的时候会被人热情地传抄传唱,就如二十世纪有个阶段的“汪国真热”一样,但当其泛滥了之后,对众人来说,熟视无睹还算是好的,不反胃就算是客气了。
然而不管观者的看法怎样,其实是不影响话本身的价值或者对错的。
一句话、一个观点、一种认识,就算被千万人无视、鄙夷以至唾弃,照样会有人奉之为金规玉律,反之亦然。
老子了不起吧?有人斥为说虚论玄。孔子了不起吧?有人斥为腐儒。秦始皇了不起吧?定鼎华夏千年气运,有人斥为残暴……如此之类,简直不要太多。
所以有时“鼠目寸光”一点,未必不是好事。
当一个人无视大众是非,就会建立起自身论断,当一个人忘了世界纷扰,就会关注起自身进退。而这些,既是心的初始,也是行的起步。看起来是自我局限和狭隘了,却是实实在在地从零开始。
用一个稍微玄虚一点的话来说,这就是返朴归真。
在此世的魔法修行上,返朴归真是高阶的主旨和需要,从魔法师入法师,只需要“一以贯之”,而从魔法学徒入魔法师(六晋七),则只需要前面的那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简单点说,自尊,自信,以至于自傲着,不要再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区区的小学徒。
谦虚,在这个阶段并不能使修者有任何进步,反而会绊住其脚步,使其裹足不前。
只有“自以为是”,才能以意统心,以心统神,以神摄化元素,使其“归服”,然后精神力为之提升,然后身体为之补益,然后身心双贯,突破生命限制。
但是“自以为是”并非凭空得来,更不是一件想当然的容易事情。
一个人固执偏执以至于倚仗着靠山什么的行为放肆都是很简单很容易的行为,但是要让一个人从心底认为他自己是正确的,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那么简单。
自以为是,就是做一个让自己喜欢、认同、骄傲的人。——
你喜欢自己吗?你认同自己吗?你为自己当下的所思所行而骄傲吗?
只简单这一问,就能让许多人并不能那么回答得那么肯定,当然,是扪心自问,而不是回答别的谁。
而且这里面更潜藏着一个逻辑陷阱,或者也不能说是陷阱,那就是骄傲的人可以允许自己无知,但不能允许自己固步自封,而不固步自封的结果就是,对自身及世界的认识会越来越多,而认识越来越多的结果是,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会水涨船高。
昨天的自己能让自己喜欢,今天就未必了。
昨天的自己能让自己认同,今天就未必了。
昨天的自己能让自己骄傲,今天就未必了。
这就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永无止境的前进之路。
当然,回到魔法修炼上,从六级的魔法学徒晋升到七级的魔法师,对于心境和认识上的要求,是没有这么变态的,真要这么变态的话那这个世界估计没有一个人能晋升到魔法师,更别说其后的法师了。
事实上,只需要一点与此相关的“萌芽”或者说“火苗”就可以了。
一点萌芽,在日后自可以成长为冲天大树。
一点火苗,在日后自可以发展为燎原之火。
阿中的那个回答,或者说经过几日煎熬下的思考,恰恰是让心中有了一点萌芽。就这一点萌芽,哪怕还极微不足道,用方天现在的眼光看过去,其实就已经把从六级升入七级的天花板,给撑开了一点裂缝。
如果照顾不周或后续乏力的话,这萌芽很容易萎缩或直接枯死掉。
但此时自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镜头回到阿中的视角。
六级的魔法师先生失去了任何思考,听到魔药师大人的话之后,直接一个法术,再次把自己投入了圣湖之中,然后就是遵照魔药师大人的指示,不住地下潜、下潜、下潜……
压力越来越大,屏息得也越来越吃力。
直到全身都仿佛要被压碎,甚至连意识心神也被压抑得仿佛就要破灭,慢慢地,清明渐去,黑暗到来。
“我会就这样死了吗?”这是魔法师先生意识徘徊在黑暗边际时泛起的最大想法,而转瞬的,他的意识就自己回答了自己,“不会,如果大人要害我,根本不必这样做。大人要我这样做,那必定有大人的理由。”
“我只需要尽最大的力量,遵照大人所说的那样去做就行了。”
于是,就在全身的力气早已尽竭之时,在将昏未昏即将支撑不住之际,魔法师先生在最后一刻,不退反进,用全部的心神意识裹胁着自己的身体,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地,仍然向着圣湖的黑暗深处,做出了那最后一“跃”。
这一跃,无声无息,波澜不惊。
然而在方天的视觉中,却看到了属于一个人的生命光华,由之前的浮跃不定、明暗流转,终于在此时变成了光华灼灼,被无限地压缩着,又突然地向外发散。
若无意外情况,那是生命最后的绽放。
就如暗夜里爆起在天空中的烟花般,刹那的辉煌之后,紧接着迎来的,就是破灭。
但是这时,当然、必然地会有“意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