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居贞和太守府的佐官,以及吴郡的数十位地方官员们匆匆赶到湖畔渡口。
却见一艘低调并不展显的大船已经靠岸。
这朝廷钦差特使乘坐的官船,却并未打出朝廷钦差的旗号。显然,也是怕在这太湖湖面,遇到水匪打劫。
赵居贞心中猜测着这位钦差大人此番来意,怕是想捞一笔功劳,心头并不痛快,只是不便得罪,按惯例吩咐众大小官员们在湖边列队迎接。
这艘大船上,并肩笑谈着走下来两位官员,身穿官袍的那位是钦差特使王守澄大人,另一位则是中年青衫书生,江州司马。
其余跟班、随从、护卫数十名,尾随在后。
赵居贞和吴郡众官员们看到这一幕,都疑惑不解,钦差王大人是陛下跟前的红人,那江州司马是地方小官,怎么并肩走一起了?
“赵大人!恭喜啊,本钦差奉陛下之命来视察剿匪的情况,这才刚赶到,便听到了剿灭巨鲸帮水匪的喜讯,特赶来道贺!”
王钦差大笑道。
赵居贞一礼,笑道:“王大人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对了,这位是被陛下贬到江州的白大人。他听说吴郡这边水匪闹的厉害,正巧本钦差出使吴郡,便一同南下,过来瞧瞧吴郡的匪患,严重到何等程度。”
王钦差指了指旁边这位青衫书生,笑着为双方介绍道。“这位就是赵氏一门兄弟四进士,老三赵居贞大人!”
“我只是路过此地,顺便看看匪情。不日,便要乘船沿长江前往江州任职,赵大人不必介怀。”
青衫书生笑了笑,朝赵居贞微微点了点头。他的官职比赵居贞太守低好几档次,但神情语气却很淡泊,听了赵氏名门赵居贞的名头,也依然把赵居贞看成是寻常之辈。
他从长安城而来,前往江州赴任司马的途中,并未穿官服。
江州在吴郡的长江上游江西境内,管辖三座县城。吴郡的巨鲸帮水匪之乱一旦蔓延,席卷整个吴郡千里方圆的话,必然会威胁到上游并不远的江州一带。
所以,他顺道和钦差一起南下来到吴郡,想亲眼看看吴郡匪患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去了江州赴任之后,也好早做水军剿匪的准备。
“白大人?”
赵居贞对那青衫书生有些眼生,心头更是疑惑不解,陛下跟前的钦差大人,怎么和一个被陛下贬江州的司马走一起。
江州司马,是江州刺史的高级僚佐,是正六品级,俸禄也算颇高,但并无多少实权。往往是被朝廷贬斥之大臣,受到的职衔待遇。
比他这正四品的太守要低好几级别,更别说跟朝廷钦差大人比了。
但这位王钦差介绍起白大人来,好像很开心,也不避讳。甚至觉得被贬并江州不是坏事,而是值得夸耀高兴的好事。
钦差不怕此事传到京城,惹来陛下生气?!
“赵大人,你还没猜出咱这位白大人是谁?”
王钦差见赵居贞满脸的疑惑之色,不由大笑道:“还能有谁!当然是我大唐白居易白大诗人。前段时间,咱们这位白大人直言上谏,又惹得陛下不悦,说‘这小子,是朕提拔上来,才坐上高官之位,却总惹朕不快,朕实在受不了他。去,到江州吃上几日江风,清醒清醒。’。便把咱们这位深受帝宠的白大才子,打发到江州去了。”
钦差大人谈起这段传遍了长安城的笑话,捧腹大笑,实在开心不已。
白居易!
两篇《长恨歌》、《卖炭翁》传遍大唐的白大人!
赵居贞脸色惊变,连忙快步上前相迎,紧握着白居易的手,极其激动道:“哎~呀呀~~,白居易白大人!赵某眼拙,仰慕已久啊!日夜奉读白大人的名作,常常深夜感怀泣泪,只恨不能和大人亲谈。”
大唐最显赫的诗人,居然就这样突然的出现在他面前,惊的他这太守一时间手足无措。
这真是喜事连连。
前脚才剿灭了巨鲸帮的水匪,后脚便遇上他仰慕已久的白居易白大人。
“白大人一篇《长恨歌》,深得陛下赏识,招在御前听用。又一篇《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写尽了百姓之疾苦,得天下士子落泪归心!”
赵居贞一时激动紧握着白居易的手,昂首仰望着白居易,崇慕道:“白大人且宽心,陛下也只是一时恼你直言上谏,才会故意贬你去江州。
等你再作上一篇佳作之诗,陛下想到你的好,恐怕又会八百里加急招你会长安。前程似锦,犹在我这小小四品太守之上。”
“走,去姑苏城,赵某为白大人和钦差大人接风洗尘!”
赵居贞连忙又朝身后的王县令吩咐道,“王县令,你速去姑苏城,亲自安排接风洗尘宴席!”
这接风洗尘宴,当然要派最会拍须溜马的王县令出马,才能办的漂亮,让两位大人满意。
赵居贞也没想,自己居然还有重用到王县令的时候。
王县令满脸通红,激动的连连点头道:“是、是!下官一定安排好!在姑苏城挑一最热闹,最好的地方,为白大人、为钦差大人接风洗尘!让三位大人满意!”
王县令满脸的崇拜和仰慕,那激动亢奋,那简直比见到钦差还亢奋百倍。
大唐的读书人,谁人不知道文坛领袖白居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