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文字狱
“殿下,请恕臣直言,殿下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公孙游犹豫再三,毅然道。
李豫一怔,旋即就明白了公孙游的意思。
李豫脸色微微涨红起来,目光有些闪烁。
此时此刻,他也微微有些后悔,不该主动站在了张瑄的对立面上,如今悔之晚矣。但他不比李倓,李豫心高气傲,又自恃嫡亲皇孙的身份,怎么肯放下架子、放弃尊严,去主动向张瑄谄媚示好?
李豫心里交战良久,最终还是抹不开这个面子。
他叹了口气,转身向城门的方向行去。
公孙游暗暗摇头,觉得有些失望。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这一点上,李豫比李倓大有不如。
李倓性情温和,能屈能伸,而李豫则过于骄傲了一些。
皇族固然是主子,但问题是你这个主子还没有到“称孤道寡”的高度,某种意义上说,在很多权臣眼里,屁都不是。
远的不说,李亨就是前车之鉴。
李亨入主东宫十余年,但这么多年来,抛开这段监国的时间不说,之前有几个大臣把他放在眼里了?
……
……
李豫出城去拜访王维,试图获得士族高门的支持。
就在李豫出城的时候,长安城里一场文字狱的风波正发端于杨国忠府上。
杨府正厅。
杨玉环的大姐秦国夫人气愤地将手里一张纸贴递给杨国忠,怒道,“国忠,你看这诗,对我杨家人极尽嘲讽之能事,奴家看了气得一宿没有睡好觉。”
杨国忠沉着脸接了过去,秦国夫人所说的这首诗其实他略有耳闻,是京师一个名叫杜子美的小吏最近所做,暗中在城里流传,题为《丽人行》,同时还有一首《兵车行》也在坊间悄然传播开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以杨氏三姐妹和杨国忠为题材的诗歌不少了,但多为赞美谄媚,唯独这首诗暗含嘲讽。此诗虽然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
望着这首诗,杨国忠脸色阴沉似水。
杨三姐面色涨红,气得嘴角都有些哆嗦。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杜子美这诗虽然没有题名道姓,但暗中影射她和杨国忠有暧昧关系,这让她如何能承受得了?
杨三姐没有想到,自己退隐多时,竟然还是成为了嘲讽的对象,这种基于流言蜚语的“暗讽影射”,几乎要让她暴走。
贵族圈里有人背后说三道四她并不在乎,但如此写进诗篇流传后世却让她接受不了。她同时还担心,如果这让张瑄看到了,又会作何感想?
“此人是谁,胡言乱语,奴家要撕烂了他的嘴巴!”杨三姐怒火熊熊,手里的茶盏因为怒火而狠狠地摔碎在地。
“右卫率府一个看管盔甲兵器的小吏罢了,名叫杜子美。”韩国夫人在一旁沉声道,“三哥,还犹豫什么?这种放肆小人诋毁我杨家,诛其九族都不为过!”
杨氏三姐妹如此撺掇,杨国忠终于还是撕掉了自己大唐丞相的斯文面具,猛然一拍桌案,凶狠地大声喝道,“来人,拿本相的名帖去京兆府衙门,让马卢将那杜小吏缉拿归案,流配三千里!”
……
……
因言获罪在盛唐时代不罕见但也不多见。如果不是因为牵扯到杨家三姐妹和杨国忠,一个右卫率府小吏的被抓,在长安城里也闹不出什么动静来。
但正因为涉及杨家人,所以这事儿就成为年前长安城里最大的热门新闻。
当然也传到了永宁王府。
崔焕夫妻到访,无意中提及此事。
崔颖笑了笑,“杨相也忒小题大做了些,不就是一首诗嘛,何至于要兴师问罪!”
“这小吏杜子美倒是有胆量,竟敢写诗嘲讽杨家人……书生意气啊,太不值当了,只图一时之快,就要被流放三千里……”崔焕叹息道。
张瑄本有些心不在焉,他正在考虑青海布防的事儿,李光弼和封常清来信说,吐蕃军马似有蠢蠢欲动的迹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封常清已经再次临时征调朔方兵马5000紧急驰援鄯州,防备吐蕃兵马越过赤岭从兵力相对空虚的鄯州下手。
这两日,张瑄已经进宫去与李亨商定,在中原和河西、西域三地征调和组建一支5万人的新军,划归陇朔大都督府麾下,全部布防入刚刚占领下的吐谷浑故地。
但崔焕一提这“杜子美”三个字,他陡然一震,猛然抬头来惊讶地凝声道,“你说的这个杜子美,可是杜甫?”
“然。此人是河南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据说颇有诗才。”崔焕笑道,从怀中掏出他抄写的两首杜甫的涉案诗来,递给了张瑄,“这便是那两首诗了。”
“其中一首‘兵车行’,据说是嘲讽子瞻你的。陇朔用兵接连大捷,天下人无不拍手称快,但此人却语含讥讽,实在是可恶至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