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彭林涛这样的中纪委大员坐阵督办,郭贵宝盗卖国有资产的案子,迅速就有了结论。
经过鉴定,郭贵宝伙同吴锡魁准备拉走的那些设备,都存在着人为破坏的痕迹,明显是为了贱卖而故意做的手脚。进一步的调查显示,郭贵宝以及他在厂里的一些心腹们,在过去几年中通过各种手法,贪污受贿累计达到几百万元,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吴锡魁由于涉嫌销赃,也受到了起诉,估计最终也得到监狱里度过几年生涯了。
郭贵宝案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浑北市的一些干部,不过,出于维护稳定的需要,彭林涛没有穷追猛打,只是责令浑北市纪委查处了十几名影响较为恶劣的官员,对于其他官员仅仅给予了警告,没有进一步地追究下去。
周大鸣、徐苏明等人以往与郭贵宝曾有过一些来往,收受过他所送的一些财物,这一回虽然侥幸躲过风浪,但也都吓了个够呛,算是记下一个教训了。最起码,他们是不敢再小看林振华的能量了。
在冲突现场收了吴锡魁一个红包的辖区派出所所长俞建荣在悟出风向不对的时候,就迅速向吕金炎上交了红包,并强调自己只是为了搜集吴锡魁的犯罪证据才留下这个红包的,这一举动使得他最终保住了身上的警服。
郭贵宝案件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其他企业里的领导再也不敢在企业并购其间巧取豪夺了。他们都知道,其实林振华最初是打算放过郭贵宝等人的,并不想斩尽杀绝。是郭贵宝自己想趁着临下台之前再捞一把,这就触到了林振华的逆鳞,以至于祭出了中纪委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一场风波过后,林振华在浑北算是混出一个名头来了,上至市长,下至企业里的厂长经理,说起林振华都无不摇头叹气,只盼自己莫要招惹到他才好。
汉华集团与浑北市经委的谈判终于完成了,汉华以2亿多元的代价,获得了浑北市10家机械企业的控股权。这10家企业的职工总数达到3万多人,产品涵盖了锻压设备、金属切削机床、轴承、电机等等。
要说起来,收购这10家企业的代价也的确是便宜得惊人,正如何海峰此前对林振华说过的那样,当地政府几乎是以一种白送的态度把企业交给了林振华,目的只是想让林振华把企业里这几万职工养起来。对于浑北市政府来说,能够找到一个人帮忙养这几万职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收购这些企业的资金,一半来自于汉华自身的流动资金,另一半则是由何海峰出面为汉华拉到的银行贷款。这笔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期限较长,利率极低,丝毫不会成为汉华的负担,这也是何海峰对林振华的一种奖励吧。
按照林振华原来的设想,在收购了浑锻压等机械企业之后,将把它们与原来的机床公司合并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机床集团,全面协调资源分配和产品开发工作。但他的这一设想被项哲否决了,项哲认为,这10家企业自身的问题还非常多,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够理顺。在企业的问题得到理顺之前,如果仓促地进行合并,必然使企业管理的问题变得复杂,甚至产生出不可预料的变数。
项哲提出,让这些被收购的企业先维持原有的管理模式,由汉华向各企业派出厂长和中层管理人员,恢复各企业的生产,同时逐渐地进行内部的制度建设。在此期间,这些企业与汉华集团其他的公司之间不过多地接触,以免影响到其他公司的正常业务。这种情况要持续一两年时间之后,再视各企业整顿的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整合方案。
通俗地说,就是汉华跑到浑北去花了一笔钱,买下了10家企业,然后派出一些人到这些企业去慢慢地进行改造,在改造完成之前,这些被兼并进来的企业并不对汉华原有的业务产生影响。
项哲这样考虑是完全有理由的,汉华原来的规模也不过是2万多人,现在一下子就收购进来3万多人的企业,而且还都是处于长期亏损状态,职工和干部队伍极端不稳定的企业。如果仓促地把这些企业和原来汉华集团的那些企业混在一起,更大的可能性是把自己的阵脚都给冲乱了。
林振华想问题没有项哲那样细致,不过听项哲这样一说,林振华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并且从善如流地接受了项哲的提议。有些事情的确不是能够着急的,当年为了兼并江实电,他付出了那么大的精力,现在要一下子兼并10家比江实电还要大的企业,还真是不能操之过急。
被汉华收购的10家企业,情况各不相同。在汉华派人接手这些企业的过程中,大大小小地也都发生了一些摩擦,甚至出现过工人去市政府请愿,拒绝私人企业收购的事情。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是非常琐碎的,不过汉华方面是带着诚意来收购的,所作所为问心无愧,所以慢慢地也就赢得了企业中干部和职工的信任。
汉华的市场营销能力很强,国内有岑右新带领的农民业务员团队,国外有褚红阳、舒曼和左治义雄指挥的国际化销售团队。靠着这些强大的营销力量,被收购的10家企业很快就或多或少地拿到了一些产品订单,这些订单虽然不足以让这些企业迅速地扭亏为盈,但维持一个半饥半饱的状态还是可以的,至少不需要由汉华持续地供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