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士子们都懵逼了,你让我辨认三筐稻谷??
众士子们盯着三筐稻谷,呆若木鸡。
拿稻谷上来是想做什么,他们不是在进行殿试吗?
不应该考八股文,考四书五经的内容吗?
他们前来参加殿试之前,可是又温习了一遍四书五经以及历届的殿试。
可是从没有哪一届殿试这么考的。
这奇葩的感觉。
这熟悉的感觉...
众士子心中生出不妙。
刘伯温盯着三筐稻谷,若有所思。
李善长面无表情。
这小子,在做什么?
殿试如此庄严。
竟然拿来三筐稻谷。
简直是胡闹!
礼部尚书任昂等人也觉得叶轩是在胡闹。
他们可从没有听过科举殿试要拿稻谷考的。
他们倒想看看,叶轩葫芦里卖什么药。
上方。
朱元璋身体微微向前倾,往下俯瞰着,确认了三个箩筐中放着的是稻谷。
他遥遥的看着这些稻谷,心中好奇。
叶轩想要做什么?
之前叶轩教导朱标的时候,朱元璋都是听着的。
他知道以叶轩的鬼才,出的殿试题定然不一般,他以为,叶轩又会弄什么“君夫人阳货欲”。
没想到,叶轩给他整这么一出。
好奇之下,朱元璋直接开口询问:
“叶郎中,你这葫芦里卖了什么药,给咱整上这么一出,你该不会是想要拿这三筐稻谷来考这些士子们吧?”
他脸上带着调侃的笑容。
朱元璋此时以为,叶轩想让这群士子们以稻谷为题,写八股文之类的。
他全然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士子们听着朱元璋的调侃,面色倏然一变。
来了来了。
这熟悉的感觉。
他们看着叶轩的眼神变得不对劲。
这家伙。
为什么给他们这么熟悉的奇葩感?
直觉告诉他们,叶轩这家伙不对劲!
而且以稻谷作八股文?
士子们眉头紧锁。
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四书五经里面,有记载稻谷的内容吗?
他们苦思冥想一番,还真想出一些内容。
《诗经》里面有写关于稻谷的内容。
《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粱稻。
《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稻谷是五谷之一。
五谷分别是黍、稻、菽、稷、稻。
现在叶轩拿上稻谷,那是不是他想要喻指五谷,关于五谷的《诗经》记载描写也有很多。
若是想要用粮食来表达百姓的不易。
其中唐代诗人白居易《观刈麦》诗中也有讲述。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而后白居易还感慨。
自己当官,不用事农桑,俸禄有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而反辛苦事农桑的农民要捡遗穗来充饥肠。
士子们盯着那三筐稻谷,头脑孕育着风暴。
他们疯狂思考,关于描写稻谷,五谷的诗歌诗经等等,开始准备满腹草稿,写八股文。
“这题虽难,但也可解。”
士子们心里想着。
他们能从乡试、院试、会试等考试脱颖而出,必然是熟读四书五经,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才能走到殿试。
哪怕题目再难。
他们也要想办法破题。
“回禀皇上,您想得没错,臣出的考题,就是三筐稻谷,而考生们要做的,就是辨认这些稻谷,说出自己的答案。”
叶轩回答。
朱元璋抚须。
“果然如咱所料......”
他的声音卡壳了下,眉头微皱。
他意识到了不对劲。
“叶郎中,你不是让士子们作八股文?”
叶轩疑惑。
“臣何时说过让他们作八股文?”
百官:.......
士子们:.......
朱元璋:........
好吧。
确实没说过。
不过,让这群士子们看稻谷给答案?
一堆稻谷,有什么好看的?
莫非还能看出花儿来?
所有人不解。
呆呆的看着这三筐稻谷。
李善长也纳闷了。
这小子搞什么鬼?
他虽然也看出这三筐稻谷的问题,但是,他不明白叶轩想要做什么。
这未知。
让他隐隐有些不安。
李善长总觉得叶轩这小子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儿。
刘伯温盯着那三筐稻谷,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直觉告诉他。
有人的脑袋要保不住了。
士子们你看我,我看你。
该怎么答?
叶轩提醒了一句,“你们可以用手去触摸那些稻谷,也可以嗅那些稻谷。”
士子们:......
他们脸皮抽搐。
这三筐破稻谷,有什么好看的?
此刻,众士子感觉到熟悉感越来越强。
这奇怪的题。
这奇葩的题。
不是和会试的考题很像吗?
会试的那两道奇葩的题,他们一直纳闷究竟是什么神奇生物想出来的,而今天他们在殿试上,再次碰到了奇葩的考题。
确定了。
会试的两道奇葩考题和殿试的这一题。
是同一人出的!
士子们隐晦的看向叶轩。
他们口中的千言万语,心中操蛋无比。
塔喵的。
怎么又是你!
会试也就罢了。
连殿试你也不放过我们。
咱们没仇吧?
士子们欲哭无泪。
他们都想当场给叶轩跪了,让叶轩换一个题。
这群士子们大多都是养尊处优,不事农桑,十指不沾阳春水,让他们辨认稻谷,无疑比杀了他们还难。
一些身穿贫寒衣物的士子们则是满脸认真的上前,抓起稻谷,仔细辨认。
他们一一查看三种稻谷。
其他士子见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去辨认。
然而,他们哪里懂得这些稻谷的好坏。
在他们看来,这三种稻谷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没有差别。
他们着实想不出来,叶轩为什么要出这么奇葩的考题。
辨认稻谷?
稻谷有什么好辨认的?
日后他们入朝为官,当的是官,又不是当百姓,更无须辨认什么稻谷。
在他们看来,叶轩出的题奇葩而无用。
大多士子们愁眉苦脸的盯着稻谷。
落笔困难。
抓耳挠腮不已。
一些出身贫穷的士子嗅了嗅稻谷,又摸了摸稻谷后,脸上露出恍然之色。
他们拿起笔和纸。
笔下如飞。
在纸张上飞快的写着这三种稻谷。
一筐稻谷饱满。
一筐稻谷发霉。
一筐稻谷干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