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华旁边吃饭的人起身走了。
程昊就坐了过去。
“致远,我记得你毕业了吧?”
黄振华问许致远。
“今天来学校办点事。”
许致远语速不快,程昊莫名想到了程述祯。
“致远很厉害的!”
黄振华开始夸人了,竖着大拇指说道:
“他从大二起,就开始给好多知名的报刊供稿了,文风很犀利。”
“我爸之前说过,他要是放到民国那会儿,估计是要被通缉的。”
许致远倒无不好意思,只是淡然一笑:
“倒也没有那么夸张。”
“只是在写的时候,稍稍的可能刺痛了一些人的神经罢了。”
对,就是这个味!
如果不能在说话时,使用一些不常用的词汇。
那就不能是许致远。
聊了一会儿,见气氛比较好。
知道许致远这哥们性格还算可以,至少在文学批评之外的主题上,不会脸红。
程昊便好奇地问道:
“致远兄,你如今应该是有些收入的吧?”
见对方点头,不明所以。
程昊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之前你打饭时,我就在你后边。”
“注意到,你在红烧肉和锅塌豆腐之间,犹豫了好久。”
“我当时还心想,这哥们大概是想吃肉,但每月的生活费又不太够。”
“现在看来,致远兄应该不是因为钱的原因吧?”
聊天时,提钱是很危险的行为。
一来,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适,尤其坐在对面的,还是位“文人”。
二来,万一被对方抓住话头,厚脸皮的开始借钱怎么办?
情商忽高忽低的黄振华同样好奇,问的很直白:
“致远,你是身上缺钱吗?”
“我记得你跟我说过。”
“你刚毕业时,第一个月的工资,都相当于你母亲一年的收入?”
“确实是不缺钱。”
许致远笑着摇摇头,并不避讳这话题,说道:
“我就是在打饭时,看着红烧肉和锅塌豆腐,脑子里想到了一些东西。”
“你们看啊……”
许致远似乎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这红烧肉,它就像是浮在表面的繁华,一眼就油光四溢。”
“而且内里,可能比表面看的,还要繁华。”
“而锅塌豆腐呢?”
“它的表面也是繁华的,里面却一贫如洗。”
“我当时就在想,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环境,到底是一盘红烧肉,还是一盘锅塌豆腐?”
“甚至于,连锅塌豆腐都算不上,只是一块生豆腐呢?”
“???”
黄振华露出极度疑惑的表情。
他感觉自己大抵是耳朵出了问题,竟然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程昊嘴角抽了抽。
心道不愧是“用拿批判的眼光看世界”的许致远。
不愧是在读书时,就已经实践着自己在智识、洞察上的雄心的许致远。
不愧是活的拧巴的许致远。
不愧是,自诩公共知识分子的许致远。
搁心里吐槽了好几句。
程昊见许致远看向自己,似乎想得到一些回应。
只能忍着翻白眼的冲动,反问他:
“你希望,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面对这种人,问他问题,让他可劲的倾倒其学识。
是最佳的聊天方式。
此时的许致远,大概还不是后来那个喜欢诉说多于倾听的主持人。
所以面对程昊的反问,明显愣了下。
随后但开始思索。
用了足足三分钟,在黄振华的一脸茫然中,开口说道:
“我虽刚刚毕业,但感觉人还在大学。”
“我对如今的大学生活很遗憾,它乏善可陈、空洞无味。”
“清北失掉了那些优秀的启蒙传统,没有了特立独行,只剩下世俗和麻木。”
“这个时代,也开始渐渐如此。”
“……”
看着许致远说话时,一副忧伤的样子。
黄振华嘴角动了动,无法可说。
程昊同样想吐槽,不过还是下意识接了一句:
“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对,就是这样!”
程昊的声音不高。
但许致远的双耳却如增波雷达一样机敏,捕捉到了程昊的这句话。
并迅速给出了反应,激动地舞动着双手: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向着庸俗化大跨步前进!”
“互联网,会加速这个进程!”
“曾经那些我们奉为圭臬的规则,我们信奉的精神,全都消失在风中!”
黄振华抬头望天花板。
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他觉得自己听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话。
他觉得,此时的许致远,就像是一位解构主义建筑大师。
用那些日常可见的语言,胡乱拼凑出乱七八糟的东西,还自诩是伟大的作品。
程昊的感觉跟黄振华不一样。
他看着许致远一张一合的嘴,空中凌乱舞动的双手。
脑海中,却是想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还想到了一个词——
敦伦。
没错,就是那个写出《黄金时代》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被很多人喜欢,但其作品却被更多人当成黄叔来看的王晓波。
一瞬间,程昊产生了,抄王晓波作品的念头。
但下一刻,这个念头就被他自己生生掐灭了。
因为王晓波的作品,如果真抄的话,需要修改的地方会很多。
而改掉的话,味道又变了。
“我认为,贫且穷困不是人类思想的最大威胁,富贵才是!”
这时,许致远说出一句,简直与何不食肉糜一样离谱的话。
然而,程昊却是眼睛一亮。
富贵?
富贵!
程昊终于想到。
他的第二个作品,也即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写(抄)什么了!